1935年,红军到了大渡河,没桥没船,全靠三条小船,对面还有敌军守着,危险得很。但咱们红军不怕,刘金山他们红四团更是勇往直前,夺下了泸定桥。那战斗,真是九死一生,刘金山抓住冰冷的铁索,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步步往前挪,最后终于踏上了桥头,大喊一声“红军来了”,带着部队就冲了进去。这一战,震惊中外,刘金山也成了铁索桥上的传奇。
之后的岁月,刘金山更是战功赫赫,湘江战役、黄土岭战役,哪儿都有他的身影。他身受重伤,却从不退缩,总是冲在最前线。新中国成立后,授衔仪式上,本该是刘金山享受荣誉的时刻,可他却出人意料地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请求降衔。
为啥呢?刘金山说,自己没文化,年纪大了,伤也多,除了打仗,啥都不会。更重要的是,他觉得打仗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无数牺牲的战友共同完成的。他觉得,那些牺牲的兄弟,更配得上这个荣誉,他自己只是侥幸活了下来。
毛主席看完信,沉默了很久,最后尊重了刘金山的请求。授衔那天,刘金山穿上了新军装,脸上却没有得意,反而更多的是沉静。他说,荣誉是大家的,不属于他一个人。
这就是刘金山,一个真正的英雄,淡泊名利,心里始终装着战友,装着红军的每一场胜利。他主动请降军衔,不是逃避,而是对战友的敬重,对历史的尊重。直到临终前,他还嘱咐子女,要把他葬在烈士陵园,和那些牺牲的兄弟长眠在一起。
哎,这样的英雄,真是让人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