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内科主任在给一位19岁少女进行心脏手术时,突然浑身颤抖着快步走出手术室,神情惊恐万分,而少女躺仍在手术台上,生命迹象逐渐微弱,每一秒都无比珍贵。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心血管医学领域,葛均波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关键人物,他1979年就踏上医学学习之路,从青岛医学院儿科系,到山东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再到德国美因茨大学,一路深造,不断地学习医学知识。 1999年,他学成归国,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班,开启在国内心血管领域的实践。 他先后担任心导管室主任、心内科副主任和主任等重要职务,在同济大学也留下任职足迹,还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用丰富地经验推动着各地医学发展。 葛均波的学术成就是十分伟大的,他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首次发现心肌桥血管内超声特征性“半月现象”,首创“逆向导丝技术”,研发出新型支架,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突破。 他不仅在科研上硕果累累,临床实践更是厉害,成功抢救万多例的重危患者。 开创门诊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推动专业诊疗机构建设,优化诊疗流程,无数患者因为他重获新生。 2016年,一场高难度的心脏介入手术,让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他的医者仁心。 患者是一名19岁女孩,被复杂的心脏疾病折磨,手术难度特别的高,葛均波凭借丰富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主刀,手术持续了数个小时。 长时间的高强度操作下,他的手因为高度疲劳两度抽筋,可他只稍作调整,就再次投入到手术中了。 手术成功了,女孩的生命有了希望,这件事不仅体现他高超的医术,更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除了临床与科研,葛均波在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方面同样贡献卓越。 在导管室,他耐心指导研究生,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在社会任职中,他积极建言献策,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智慧。 正是因为这些,他收获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奖章等众多荣誉,这些荣誉是对他成就的高度认可。 葛均波的故事太震撼!他用行动诠释何为大医精诚。这样的医者值得铭记,快点赞关注,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评论区分享你的感动! 参考资料:央视网——葛均波:为患者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2016年,上海内科主任在给一位19岁少女进行心脏手术时,突然浑身颤抖着快步走出
乐宝侃世界
2025-02-07 11:32: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