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估计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占领格林兰岛600多年之后,如今偌大的格林兰岛上,丹麦

史止镜 2025-02-07 13:21:19

丹麦估计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占领格林兰岛600多年之后,如今偌大的格林兰岛上,丹麦人的后裔只占到了5000,还不如格陵兰岛人口的一个零头。

格陵兰岛上的居民,绝大多数都是因纽特,而因纽特人属于黄种人,不但与丹麦没有丝毫的血缘关系,而且感情上也没有多少亲近。 时间回到14世纪,那时候的丹麦国王对格陵兰岛早就垂涎三尺了。丹麦人一看这地方上没几个人,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就动了占领的心思。 于是,丹麦王国开始了对格陵兰岛长达645年的殖民统治。刚开始的时候,丹麦国王鼓励本国人移民到格陵兰,许诺给他们优厚的待遇和数不尽的好处。 但架不住格陵兰岛气候太恶劣,丹麦移民的数量一直上不去,顶多来了几千人,跟当地的因纽特原住民一比,连个零头都不到。 其实,格陵兰岛上的因纽特人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千年。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跟丹麦人八竿子打不着。 但丹麦殖民者可不管这些。在他们眼里,格陵兰就是一座储量丰富的资源宝库,因纽特人不过是开发这些资源的廉价劳动力罢了。 丹麦政府为了控制格陵兰,强迫因纽特人学习丹麦语,接受丹麦的教育和治理。久而久之,丹麦文化开始在格陵兰扎根,但因纽特人骨子里的反抗精神却从未消失。 随着时代发展,丹麦殖民者与因纽特原住民在生活习俗、价值观念上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双方虽然表面上相安无事,内心里却积累了不少隔阂和矛盾。 这600多年的殖民历史,像一根楔子,硬生生地把丹麦人和因纽特人撕裂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血缘上没有联系,感情上也没啥交集,更别提文化认同了。 如今的丹麦政府终于意识到,当年强占格陵兰的决定是个巨大的错误。几百年过去了,丹麦在格陵兰的统治根基非但没有扎稳,反而离心离德,摇摇欲坠。 面对数量庞大的因纽特原住民,区区5000名丹麦后裔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更糟糕的是,这些丹麦移民的后代,很多已经完全融入了因纽特人的社会,丹麦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弱。 二战刚结束那会儿,格陵兰岛上的因纽特人渐渐意识到,他们不能再听任丹麦人摆布了。尤其是一些受过教育的因纽特精英,他们开始鼓吹民族自决、争取独立的思想。 格陵兰人要求自己说了算,这股风潮一发不可收拾。丹麦政府见大势已去,只好选择和平对话,跟格陵兰达成了一些妥协。 1979年,丹麦政府正式承认格陵兰的自治权。这让格陵兰人高兴坏了,他们终于可以组建自己的议会、政府,用自己的语言来管理家乡的事务。 但丹麦政府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在授予格陵兰自治权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了后手。像是外交、国防这种大事,丹麦可没打算放权。 其实,丹麦这么大方,也不完全是一片好心。主要是因为格陵兰岛上蕴藏着大量的矿产、石油,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战略位置。 进入21世纪,格陵兰这块宝地引来了不少觊觎的目光。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大国都盯上了格陵兰,生怕这块肥肉被别人抢了去。 丹麦一看这阵势不对,赶紧想办法稳住格陵兰。但格陵兰人哪肯再受丹麦的管束?他们已经尝到了当家作主的甜头,谁都不想再做殖民地。 2008年,格陵兰人搞了一次全民公投,99%的选民赞成扩大自治权。这一下可把丹麦打蒙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格陵兰把丹麦语降为第二官方语言。 从这一年起,格陵兰的自治权可谓水涨船高。他们开始自主开发矿产资源,跟外国公司谈合作,甚至还想发展自己的军队。 如今的格陵兰,已经不是当年任人宰割的小岛了。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民族尊严和自信,正昂首阔步地迈向独立自主的康庄大道。 丹麦虽然还掌握着格陵兰的某些主权,但两国间的感情,早已经今非昔比。格陵兰已经不把丹麦当"父母官"看待,反倒把丹麦视为掣肘自己前进的"绊脚石"。 645年的殖民统治,改变了格陵兰的历史轨迹。但因纽特人顽强的生命力,终究战胜了殖民者的铁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重新找回了属于格陵兰的尊严和自由。 丹麦占领格陵兰600多年,留下的可不仅仅是一堆矿产资源和几千名后裔。更重要的是,这段殖民历史给丹麦人的心里埋下了一根永远的刺。 丹麦政府心里清楚,他们当年对因纽特人做的那些事,是不光彩、不道德的。可是木已成舟,再想改变过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0 阅读:110
史止镜

史止镜

做事公正一小时 胜过祈祷五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