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在美国加州的一所公寓里,警察接到房东报警,发现了已经死去一个星期的天才作家-张爱玲。她身穿旗袍,身下垫着毯子,身上没盖任何东西,死于心血管动脉硬化,终年75岁。 1995年9月的一天,对于洛杉矶西木区罗彻斯特大道公寓楼的房东老太太来说,本应是平凡的一天。她像往常一样,去张爱玲女士租住的公寓收取房租,敲了半天门却没人应答。 房东老太太觉得事有蹊跷,平日那位华裔老太太虽然不怎么爱搭理人,但从不会无故失约。她一狠心,掏出备用钥匙打开了房门,映入眼帘的景象令她震惊不已——张爱玲女士穿着一袭红色旗袍,静静地躺在一张行军床上,身下垫着薄薄的毯子,了无生气。 慌乱之中,房东老太太立即报了警。警察赶到现场后,发现这位老人似乎已经去世多时,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应该在一周前。公寓里空无一人,死者身边只有几个简陋的纸箱和一地散乱的稿纸,一切都显得那么冷清,那么令人唏嘘。 消息传开后,张爱玲的好友林式同闻讯赶来,他是除了房东和警察外第一个目睹张爱玲遗容的人。林式同回忆说,张爱玲双目紧闭,面容安详,身上的红旗袍已经退了色,但依稀可见往日的风采。 借着屋内微弱的灯光,林式同环顾四周,只见到处都是杂乱的纸箱和垃圾袋,紧靠着墙放着一把简陋的靠背椅。浴室里没有毛巾,只有散落一地的废纸巾,想必是张爱玲最后连去洗手间的力气都没有了吧。 整个房间里最像样的家具,大概就是张爱玲躺着的那张行军床了。据警方判断,张爱玲的死因是心血管动脉硬化,躺在床上时可能正在熟睡,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对于一代文学巨匠张爱玲而言,这样的人生谢幕未免显得太过孤寂和简陋。一个曾经光芒四射的传奇女作家,就这样凄然地躺在简陋的出租屋里,在异国他乡咽下最后一口气。死的时候,没有亲朋好友在身边,甚至尸体直到一周后才被发现,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张爱玲晚年选择独居,几乎与世隔绝,这其实并非始于她移居美国。早在她风光时,她就很少参加应酬,宁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写作。到了晚年,她更是将这种孤僻发挥到了极致,拒绝一切社交,住在破旧简陋的公寓里,过着拮据而寂寞的生活。 频繁搬家,似乎成了张爱玲晚年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据统计,她晚年居住在美国期间,平均每周都要搬一次家,一连三年没有间断过。有人说,这是她极端孤僻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是她在逃避现实,渴望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 有人说,张爱玲晚年之所以如此孤僻,是因为曾经情场失意,也有人说是因为早年家庭生活的不幸。但不管原因如何,孤独似乎是她生命中挥之不去的底色,像一个魔咒,伴随了她一生。 在钱钟书和杨绛的婚姻里,我们看到的是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理想伴侣关系。而在张爱玲的感情生活中,爱情却成了一场痛苦的煎熬。从抗战时期与胡兰成的相恋到最后陪伴赖雅度过晚年,张爱玲尝尽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 张爱玲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她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是北洋政府高官,外公更是晚清状元。这样看似尊贵的出身,却并没有给张爱玲带来多少幸运,反而让她从小就尝尽了家庭破碎的苦楚。 童年时期,张爱玲亲眼目睹了父母离异的过程。父亲是个花花公子,在外面包养姨太太,母亲则忍受不了这种屈辱,愤而出走。年幼的张爱玲就这样在父母的争吵和离弃中度过了几年。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给她幼小的心灵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尽管生活在阴霾之中,张爱玲却表现出了惊人的语言天赋。她13岁就在报纸副刊上发表了小说,15岁能写出厚厚一本有关红楼梦的评论。在战火纷飞的上海,她以一曲《沉香屑·第一炉香》惊艳文坛,之后更是以《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佳作,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可撼动的地位。 然而,文学上的荣光并没有给她的生活带来多少慰藉。她的第一段婚姻,是与相差10多岁的徐志摩之子徐敬谦。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不被看好,最终也以失败告终。接下来,她与胡兰成的恋情,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胡兰成本已婚,却对张爱玲一见钟情,最终不惜抛妻弃子与之相恋。 然而抗战胜利后,胡兰成因为曾任汪伪政权官员而避走香港。张爱玲则选择留在上海,两人从此天各一方。后来张爱玲也去了香港,却未能与胡兰成重逢。她在香港又遇到了宋淇夫妇,并随他们移居美国。在异国他乡,张爱玲嫁给了德裔美籍作家赖雅,婚后生活虽清贫,但也算恩爱有加。 然而,好景依旧不长,赖雅不幸早逝,张爱玲再次陷入孤独。她晚年的日子,几乎与世隔绝,常年生活在廉价公寓里。直到去世,她的尸体在房间里躺了整整一个星期才被发现,这不能不说是她坎坷一生的最后注脚。
1995年9月,在美国加州的一所公寓里,警察接到房东报警,发现了已经死去一个星期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2-07 23:33:20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