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子太大了!”江西,两个小孩子拿着压岁钱去买了手机,父母找到老板退款无果后,就让两个孩子跪在店门口,不准他们动,也不准老板关门。此事引发网友热议,绝大多数网友都认为未成年人买手机应该得到父母同意才行。 这件事的起因并不复杂,刚过完年两个孩子拿到了不少压岁钱,通常这种时候,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把钱花掉,当然大多数父母会希望孩子把钱存起来或者用于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然而两个孩子却决定了买手机,他们没有先告诉父母,而是决定自己去手机店购买自己心仪的手机,可以说这种行为有点“偷偷摸摸”的感觉。 两个孩子不仅把钱藏着自己,也没征得父母的同意就打算去买个手机,这似乎是他们的一个小计划,而这种做法也暴露了父母管教的一个漏洞,在现代社会孩子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诱惑,尤其是智能手机这样普及的高科技产品,很容易就会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 当然两个孩子不傻,他们也知道老板可能不会轻易卖手机给未成年人,于是他们提前想好了借口,当他们来到手机店时,面对老板的疑虑,他们立马就表示“父母同意”,称父母因为忙于接待客人不能亲自来。 老板听后显然没有多做考虑,可能是想着这是个大单生意,既然孩子说是父母同意的,那就把手机卖给他们吧,手机卖出去了老板自然也很开心,但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 当孩子们带着手机回家时,父母当然不可能轻松接受这个“背着父母购买手机”的事实,发现孩子买了手机后,父母十分生气,立即带着孩子们回到店里要求退款。 事情一下子变得棘手了,父母坚持认为商家卖手机给未成年人本身就是不合法的,而商家则认为手机已经卖出去,且已经开封退货并不合适,双方的争执愈演愈烈。 面对父母的要求,商家的态度很明确——“不退”,商家解释说孩子们自己主动要求购买,自己并没有强买强卖,因此虽然孩子们未经过父母的同意,商家认为责任应由家长承担。 这一立场引发了更大的争论,父母则坚持认为,商家应该对未成年人的购买行为负责,尤其是这种涉及较高金额的消费。 然而事情没有结束,家长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方式,他们让孩子们直接跪在店门口,要求商家在关门之前退钱。 不让孩子起身、不让商家关门,这一举动无疑让周围的人都感到震惊,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旁观者纷纷议论,有的人觉得商家的做法不合适,而更多的人则认为家长的做法过于极端,可能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这件事最终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网友们对于双方的行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很多人认为商家为了眼前的利益卖手机给孩子,这本身就有失公允。 毕竟未成年人不能独立做出大额消费决策,他们的购买行为应该得到家长的同意,而从法律角度来看,两个孩子的购买行为实际上是无效的,只有在父母的同意或者追认下才能生效。 从法律层面来讲,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的规定,未成年人尤其是八岁以上的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的行为需要得到父母的同意才能生效,尤其是像购买手机这样的大额消费。 即便这笔钱是孩子们自己赚来的,商家也不应轻易向未成年人出售商品,如果商家没有核实父母是否同意,导致纠纷发生商家显然也应该承担一定责任。 然而另一方面很多人也觉得这件事给家长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为面对商家的拒绝,家长选择了一种过激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让孩子跪在店门口,这种做法无疑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也可能让孩子感到被公开羞辱,很多网友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度惩罚孩子只会适得其反。 在我看来这件事反映出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关于商家和家长之间的争执,更是关于现代社会如何处理未成年人消费问题的一种反思。 我们需要更多的理性和冷静,不能让愤怒和情绪主导我们的行为,尤其是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以身作则而不是通过过度的惩罚来解决问题,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自尊心同样需要被尊重和保护。 正如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所说,“教育不是填充桶,而是点燃火焰。”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启发孩子的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家长和商家都需要更加注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我在罐头搞创作 (信息来源:掌闻视讯2025年2月7日——2个男孩瞒着父母用压岁钱买手机,家长要求退款遭拒绝,愤怒让孩子跪店口)
“胆子太大了!”江西,两个小孩子拿着压岁钱去买了手机,父母找到老板退款无果后,就
粉墨叔叔登场
2025-02-08 11:47: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