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热门的电影或者文学作品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在塑造不同角色时总会有明显的正派和

娴娴爱吃瓜 2025-02-08 14:53:20

在很多热门的电影或者文学作品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在塑造不同角色时总会有明显的正派和反派。比如福尔摩斯和莫里亚提;蝙蝠侠和小丑;喜羊羊和灰太狼,就连魔仙都分小蓝和小月这样的白黑魔仙。正反派的塑造把现实中复杂的关系简化在特定的人物身上,对与错变得非常鲜明,因此更直观的呈现故事主旨。然而《哪吒》两部电影打破了这样的刻板印象。

我还记得《魔童降世》中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 “偏见是一座大山。” 如果说《魔童降世》教会了观影者这个道理,那么《魔童闹海》就言传身教的展示了如何打破这样的偏见。遵循正反派逻辑,电影中有明确的两个对立阵营,神和妖。在大众的刻板印象中神就是正派,妖就是反派。大多数的故事都追随“神要除妖”这个定律,仿佛是“天命”一样的真理。然而《哪吒2》最惊艳的点在于,它告诉观看者大众心中默认的正派形象未必就是真正的好人,反之反派形象未必是坏人。在神的阵营中,鹿童和鹤童两个角色就是很刻板印象的正派。我见到鹿童和鹤童的第一眼我就想到了《择天记》的陈长生和徐有容。他们是非常典型的修仙剧男女主长相,符合大众对“正人君子”和“高洁神女“的刻板印象。与之相对,妖的阵营中,哪吒和敖丙在电影的世界观中是“不敢用真面目面对金吒和木吒的魔丸”以及“穿斗篷不想被看出有犄角的龙妖”。从这两点细节的塑造,至少在电影中,他们的外观是不符合大众心中正派的印象的(ps:虽然我们觉得吒儿和丙丙是大萌物)。可是这样两位“正派仙人”却帮天庭为非作歹,而两个“反派妖怪”则想着怎么保护家人除恶扬善。当出生就不被大家看好的哪吒,最终成为了保陈塘关,解救龙族以及拼尽全力守护家人的英雄时,我想这个电影成功了。这也注定了哪吒会成为非常立体的现代化“英雄”人设的标杆。这也符合电影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此外《哪吒》中还有很多惊喜。

(1)恰到好处的笑点:搞笑情节的设计,如太乙真人乖张的猪,龙王让结巴的申公豹点头就行;以及天庭收集的露水混了哪吒的尿还被他自己喝了

(2)现实写照的亮点:通过吒儿和丙丙父母的台词能呈现导演对教育和家庭的思考,如“我帮的不是你,而是那个少年,一个好的榜样,能改变他的一生。”,“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今后,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吧!”,以及“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

(3)卓尔不群的爽点:影片中同时展现了精妙的构图和动画技术,比如天庭和龙族开团的军队大场面(上一次这样惊艳的还是指环王),哪吒和敖丙结合的对比色彩,以及敖光从龙到人形的丝滑转变(脸太帅了)。

最后,希望国产电影保持这个步调进步,这样具备传统文化特点的作品我们需要更多,就好比《黑神话悟空》和原神的璃月,对文化输出非常有帮助。期待国产电影也能如哪吒一般,打破“中国没啥好电影”的刻板印象。

0 阅读:1
娴娴爱吃瓜

娴娴爱吃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