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不起别玩!2023年6月,天津一男子参加酒局,同桌人称,如果他敢喝一口马桶水就
悦凡漫剪
2025-02-08 14:55:32
玩不起别玩!2023年6月,天津一男子参加酒局,同桌人称,如果他敢喝一口马桶水就给他1万块,为了证明自己说话算数,还将1万块钱转账给第三人作证,表示愿赌服输。男子二话不说,滔了一杯马桶水喝下,证人将钱转给男子。半年后,打赌的人反悔想把钱要回去,被男子拒绝。他告上法庭,要求男子返还一万元不当得利,法庭判决令人意外!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3年6月,天津的一场酒局上发生了一件颇具戏剧性的事。赵先生和朋友们坐在一起喝酒,气氛有点放松,也有点带着点挑战性。
在这种氛围下,朋友之间有时会做些“豪赌”,用来调动气氛和刺激自己。没想到,这一次的打赌竟然引发了法律纠纷。
事情的起因是赵先生的朋友在酒桌上提出了一个看似轻松的挑战:“如果你敢喝一口马桶水,我就给你一万块。”那时酒局气氛火热,大家笑闹着,赵先生可能也有点喝醉了,觉得这种赌注不过是个玩笑,于是豪气冲天地答应了。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朋友为了证明自己说得算,还特意把一万块钱转账给了第三人,作为“证明”,表示他会履行赌注。这种做法让赌注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赵先生二话不说,真的就喝了一杯马桶水。虽然这个行为可以说是让人吃惊,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拼命”精神,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承诺的勇气。
喝完后,第三人也按照约定,将那一万块钱转给了赵先生。看似一场喝酒打赌的风波就此落幕,赵先生拿到了他应得的奖金,所有人也开始准备散场。
可是,这一切的转折出现在半年后。赵先生的朋友酒醒后,心情似乎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反悔了。
他认为当时的赌约并不算数,毕竟马桶水这事有点过于恶心,也觉得赵先生的行为是出于酒后的冲动,自己当时说的话不够严肃,应该不算真正的承诺。
于是,他要求赵先生将那一万块钱退还给自己,称这笔钱是“因过错得到的不当得利”,应该归还。
赵先生听到这个要求,直接表示拒绝。他认为自己当时是在酒桌上跟朋友做的打赌,朋友既然转账给了第三人做证,就应该履行承诺。
这一万块钱是通过他自己的行为,按照双方的约定合法获得的,朋友不能随便反悔。
两人意见不合,最终事情发展到了法院。赵先生的朋友认为自己当时酒后说的赌注不具备法律效力,要求退还一万块钱。
赵先生则坚持认为,赌约已经成立,而且他也得到了转账证明,自己完全按照约定执行,不应该退还。
法庭对此案件的判决有些出乎意料。法院认为,虽然赵先生确实按约定执行了喝马桶水的举动,但双方在打赌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赌注的实际意义与后果,尤其是马桶水这种不卫生的物品,酒后做出此类决定显然存在一定的冲动与不理智。
法院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存在过错,不能完全视为合法合同。最终,法院裁定赵先生需要归还一部分钱款,认为这笔钱属于“因过错获得的不当得利”。
这一判决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认为,法院的裁定有些过于宽容,毕竟赵先生完全按约定履行了赌约,朋友不该反悔。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酒后做出的决定确实不应完全算作有效,尤其是在涉及健康与安全的赌注时,应该更加谨慎。
法院的这一判决,算是对双方行为的一种“中立”审视,既考虑到了赌注的不理智,也保护了赵先生在赌约中获得的利益。
这件事也让人深思:酒桌上的打赌看似无伤大雅,但一旦涉及到实际利益,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从这起事件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酒后冲动可能带来的后果,还有一份“轻松”背后隐藏的责任。酒桌上的玩笑,别玩得太大,毕竟“玩不起”的风险,真的没法承受。
这一案件不仅让人对酒桌上的豪赌有了更深的思考,也对“赌约”这种口头承诺的法律效力提出了疑问。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在酒后做出一些决定,这件事的结局也提醒我们,承诺和行动,还是要谨慎为好,特别是涉及到别人利益的时候。
0
阅读:87
蓝天白云
归还多少百分比,对方也要喝下对应的马桶水,这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