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0月3日,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水突然掀起数米巨浪,毫无防备的观潮

消失的名字 2025-02-08 19:17:44

1993年10月3日,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水突然掀起数米巨浪,毫无防备的观潮人群被卷入江中。呼救声被潮水掩盖,悲剧瞬间降临…… 钱塘江大潮,被誉为天下奇观,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潮水汹涌澎湃,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观赏。这一天,江堤上早已人头攒动,来自各地的人们怀着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敬畏与好奇,早早占据有利位置,只为目睹那震撼人心的一刻。除了专程赶来的游客,还有许多当地居民也来到江边。他们有的是带着孩子来感受家乡独特的自然景观,有的则是像往常一样,趁着闲暇时光来江边散步,却未曾料到,危险正悄然逼近。 在尚未开放的观潮点,如萧山市围垦区,人群也自发聚集起来。部分观潮者被潮水的壮观景象所吸引,完全忽视了潜在的危险,冒险登上伸入江中的挡水坝,想要更近距离地接触这大自然的杰作。在他们眼中,那奔腾而来的潮水虽然气势磅礴,但似乎还在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却不知危险正以惊人的速度向他们袭来。 中午12时20分左右,平静的江面突然泛起波澜,远处一条白线迅速向岸边推进。这就是钱塘江大潮的前锋,看似轻柔,实则蕴含着巨大的能量。随着潮水的靠近,轰鸣声越来越大,浪头也越来越高。当潮水抵达挡水坝附近时,突然发生了变化。原本看似平稳的潮水,在遇到挡水坝的阻挡后,瞬间掀起数米高的巨浪,如同一头被激怒的猛兽,向毫无防备的人群扑去。 那些站在挡水坝上的观潮者,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就被巨浪卷入江中。一个浪头接着一个浪头,不断地冲击着挡水坝和周围的人群,更多的人被卷入湍急的水流之中。尖叫声、呼喊声、哭喊声瞬间响彻江面,但在汹涌的潮水声面前,这些声音显得如此微弱。除了被直接卷入江中的人,还有一些人被潮水冲向堤旁的乱石堆,重重地撞击在石头上,受伤惨重。 事故发生后,周围的人们纷纷伸出援手。一些会游泳的人毫不犹豫地跳入江中,试图营救落水者。然而,钱塘江的水流湍急,潮水的力量巨大,救援难度极高。许多救援者在水中也自身难保,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救助离自己较近的人。 与此同时,杭州市和萧山市立即组织公安干警和当地干部群众,展开大规模的打捞抢救行动。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闻讯后,连夜打电话要求抓紧寻找落水者,抢救伤员,并加强钱塘江沿岸的安全防范。杭州市委书记李金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与当地党政领导一起研究落实打捞抢救措施,并部署公安干警和沿江乡村民兵,进行安全防范工作。 一时间,江面上穿梭着各种救援船只,有公安消防船,也有当地渔民自发参与救援的渔船。救援人员们不顾自身安危,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四处搜寻落水者。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人的角落,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要全力以赴。岸上的医护人员也严阵以待,准备随时对被救上岸的伤者进行救治。 截至4日下午5时,这场灾难已造成19人死亡,27人正在医院抢救,还有40人下落不明。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是亲人们无尽的悲痛。许多家庭原本幸福美满,却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们,面对亲人的离去,悲痛欲绝,他们的哭声让人心碎。 这起事件的发生,也让人们深刻反思钱塘江观潮的安全问题。钱塘江江水受引力、风向和水势的影响,潮水通常以暗潮的形式出现,上百米外的潮水不到一分钟就能直扑眼前。特别是在呈“丁字形”的丁字坝,潮水在丁字坝突然遇阻,浪头可以掀得很高,对在上面的人来说极其危险。在此次事件之前,虽然也有一些关于观潮安全的提示,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此次事件之后,相关部门加大了对观潮安全的宣传力度,在江边设置了更多的警示标识,加强了对观潮点的管理和巡逻,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1993年钱塘江“10·3”潮水卷人事件,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悲剧性碰撞。它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强大力量,也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脆弱。我们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更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尊重自然规律,注意自身安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自然带来的震撼与美好的同时,避免遭受不必要的伤害。

0 阅读:18
消失的名字

消失的名字

努力生活的人 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