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月14日,昆明百货大楼突然响起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一人当场死亡,四周

少女和奏 2025-02-08 19:18:45

1995年1月14日,昆明百货大楼突然响起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一人当场死亡,四周玻璃窗户嗡嗡作响,整个楼层瞬间被黑烟笼罩,硝烟弥漫。 人们惊恐的尖叫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紧接着,一楼东面楼梯口左侧也发生了第二起爆炸,伴随着浓烈硝烟味的火焰猛地窜上天花板。原本熙熙攘攘的百货大楼瞬间陷入了混乱与恐慌,人们惊慌失措地朝着大楼外拼命奔逃,现场一片狼藉,不少人在慌乱中被踩踏受伤。 昆明市公安局缉毒大队的民警郑飞恰好开车路过百货大楼,目睹这一惨状后,他立即停车并迅速报警。周围的群众也纷纷拨打报警电话。仅仅三分钟后,消防车率先赶到现场,及时扑灭了因爆炸引发的大火。与此同时,警车、救护车也从各个方向呼啸着疾驰而来。省市公安机关迅速对爆炸现场展开了细致勘查。第一爆炸现场,百货大楼二楼的水泥地面被炸开一个直径约五十厘米的洞;第二爆炸现场,一楼地面被炸出一点五厘米的浅坑。经勘查分析,警方断定这是一起犯罪分子精心策划、有预谋制造的爆炸案。案犯使用的是民间开山采矿用的铵梯炸药,炸药用牛仔服和迷彩服包裹放置在黑色人造革手提包内,还安放了定时引爆装置,甚至在爆炸装置中使用了煤油助燃,手段极其恶劣。此次爆炸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一人不幸死亡,九十八人受伤,其中重伤十四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六百余万元,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也让整个昆明城笼罩在一片恐惧的阴影之下。 案件发生后,云南省委书记、省长高度重视,立刻发布命令,要求公安部门迅速成立专案组,务必全力以赴将凶手缉拿归案。专案组迅速展开了走访调查工作。通过对现场群众的询问以及对相关线索的梳理,专案组发现爆炸发生之前,有人曾拎着一个黑色手提袋在二楼服装店徘徊。经专家鉴定,此次爆炸所用炸药为民间开采石矿炸药,且手提包里安装了定时炸弹。警方初步猜测,案犯的目的或许是想通过制造爆炸引起恐慌,从而趁机实施抢劫。 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案件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1月17日上午,一名叫刘某的男子主动找到专案组。刘某称,自己之前在官渡区的一个装潢厂做工,在那里结识了两名农民工,一个是来自河南的宋某(宋宪伟),另一个外号叫“小东北”(袁凯泉)。“小东北”曾在1月13日告知他,打算去炸掉装潢厂,然后再去炸百货大楼,还想拉他一起趁乱抢钱,但被他严词拒绝。没想到,“小东北”竟然真的付诸行动,而且宋某也参与其中。 得知这一重要线索后,专案组立即前往装潢厂展开调查。经过对装潢厂相关人员的询问以及现场的仔细勘查,警方发现了诸多关键证据。在装潢厂里,警方找到了一块被切割机切下来的钢管,经对比,这块钢管与爆炸案现场铁锤手柄使用的是同一种钢管,连切痕都一模一样。顺着这条线索,警方找到了切割工人赵活林。赵活林也是河南人,与宋宪伟和袁凯泉关系较好。在警方的审讯下,赵活林交代,袁凯泉确实曾找过他,邀他一起去百货大楼制造爆炸并抢劫,还描绘了抢到钱后一起去贵州开矿当老板的“美好前景”。起初赵活林有些心动,但后来他从别处借到了2000元应急,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没有参与此次犯罪。 有了赵活林的证词,基本可以确定此案就是袁凯泉和宋宪伟所为。警方再次来到装潢厂二人的宿舍,在那里找到了他们购买的电池定时器、导火索、雷管等制造炸药的物品。此外,根据现场监控视频显示,1月12日二人离开装潢厂时,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个黑色手提包,与案发现场群众看到的手提包一致。 确定犯罪嫌疑人后,抓捕行动随即展开。在审讯过程中,赵活林向警方透露,袁凯泉和宋宪伟很可能逃往了宜良。专案组迅速联系宜良警方,请求协助调查。经宜良警方侦查,1月14日晚上,宋宪伟和袁凯泉确实在宜良一家旅社住宿,且是用宋宪伟的身份证登记的。然而,当警方赶到旅社时,二人早已逃之夭夭。由于两人来自不同地方,追捕难度陡然增大。但警方没有放弃,他们将目光锁定在两人的家乡以及可能逃窜的地区。专案组派出警员分成5个小组,分别前往河南、贵州、广东、黑龙江等多个地区展开搜寻。在多地警方的大力协助下,办案组最终锁定二人可能藏身于广州。 2月27日,公安机关找到了袁凯泉藏身地点。3月11日,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警方终于在下塘西路边的一个杂货店附近发现了宋宪伟和袁凯泉。当两人看到民警时,神色慌张,撒腿就跑。民警见状,立刻展开追捕。 最先追上的是袁凯泉,而宋宪伟跑得极快,还专往人多的地方钻,给抓捕行动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民警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出色的追捕技能,最终一个飞扑将宋宪伟成功制服。 宋宪伟和袁凯泉被带到广州市公安局后,在铁证面前,他们如实交代了制造爆炸企图抢劫的犯罪行为,后被判处死刑。

0 阅读:43
少女和奏

少女和奏

少女和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