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的老街上,青石板路蜿蜒曲折,街边店铺林立,行人往来不绝,生活的烟火气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 一位锔瓷匠人坐在街边的小板凳上,身旁是一个陈旧却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工具箱,里面摆满了各类工具,每一件都被摩挲得油亮,见证着匠人的无数个日夜。 眼前,一件破损的瓷器静静躺在桌上,那破碎的纹路仿佛一道道难以愈合的伤口,诉说着它的遭遇。这件瓷器或许是大户人家世代相传的珍品,或许是寻常百姓家中最常用的器具,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温度。 匠人拿起一块干净的抹布,轻轻擦拭着瓷器碎片,动作轻柔得仿佛对待一件稀世珍宝。随后,他眯起眼睛,目光如炬,在碎片间来回扫视,双手如同灵动的舞者,迅速将碎片进行初步拼接,不一会儿,瓷器的大致轮廓便已呈现。 紧接着,他从工具箱中取出金刚钻。这金刚钻虽小巧,却在阳光下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匠人将金刚钻对准拼接处,手腕微微用力,随着一阵轻微的 “簌簌” 声,细小而整齐的钻孔依次出现,每一个孔的位置、深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令人惊叹。 钻孔完成,匠人拿起特制的金属锔子。这些锔子宛如精巧的微型桥梁,将断裂的瓷器重新连接。他用一把小巧的锤子,轻轻敲击锔子,每一下敲击都沉稳有力,节奏均匀。在清脆的敲击声中,锔子稳稳地嵌入孔中,与瓷器完美融合,原本破碎的瓷器,就这样在匠人的手中重获新生。
在民国的老街上,青石板路蜿蜒曲折,街边店铺林立,行人往来不绝,生活的烟火气弥漫在
历史小破
2025-02-09 09:41:34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