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从前不叫“春节”。
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记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国民党执政时曾试图废除春节,但是被中国人民强烈抵制后以失败告终。
春节从前是节气。
中国历史上的“春节”一词,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南北朝时,“春节”是泛指整个春季。
《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里春节都叫元旦;《红楼梦》里春节叫年;《西游记》中春节则称为元日。
春节是指一个时间段。
现今狭义的春节一般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即农历正月初一。民间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春节作为历史悠久的节日,自古都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视的时光。在那个没有相机和媒体的年代,人们往往通过绘画来记录春节的点点滴滴。因此,春节也成了古代画家们热衷的题材。在艺术的渲染下,春节焕发出别样的喜庆,在古画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