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史记.赵世家》中记载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是战国传说,不是真的历史。真实的赵氏孤儿事件,记载在《左传》和《史记.晋世家》中,它其实是赵氏内部的一次斗争。
在赵朔死后,他妻子赵庄姬和赵朔叔叔赵婴齐私通。被发现后,赵氏族长赵括、赵同大怒,将赵婴齐放逐到齐国。赵括、赵同、赵婴齐都是赵盾的兄弟,赵衰的儿子,赵朔的叔叔。
最早的时候,赵盾是赵氏嫡支,是族长,后来赵盾主动把嫡子的地位让给了赵括,自己甘居庶支,这就是"赵盾让嫡"的故事。
赵朔的妻子赵庄姬(又称孟姬)是晋成公女儿,晋景公姐姐,估计平时就因为嫡庶问题而与赵括、赵同不合,现在情人被流放,更是愤怒,于是向弟弟晋景公告发赵括、赵同,说"原(赵同)、屏(赵括)将为乱",而这事情又正好赶上六卿之间的矛盾,栾氏、邵氏趁机落井下石,作了伪证,晋景公于是讨伐赵括赵同,将其诛灭。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孟姬之谗"。
赵括、赵同两族被灭后,赵庄姬带着儿子赵武住进了晋景公的宫殿之中,晋景公本来打算把赵氏的土地送给邵氏的祁溪,但被韩厥劝阻,说"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成季就是赵衰,宣孟是赵盾,意思也就是赵衰、赵盾两代人的功勋,总要给他们留点体面,于是就留下了赵氏的土地。这一年赵武8岁。
赵武在他舅舅宫中长大,成年后他舅舅就让他继承了赵氏家业。所以,所谓的"赵氏孤儿",其实是这么回事。
第一,这事情是赵氏内部的矛盾,一是赵庄姬和嫡支赵同赵括的矛盾,也就是嫡庶矛盾。二是赵同赵括和赵婴齐赵朔的矛盾,此前邺之战中,赵同赵括的立场就与赵婴齐赵朔不同,可知双方在政见上,立场是不同的。因此赵同赵括在发现赵庄姬与赵婴齐私通之后,才会有如此重的处罚,而赵庄姬反应也会如此决绝。
第二,这事情又很显然掺和进了赵氏和其他卿族的矛盾,赵庄姬一诬告,邵氏栾氏立马作证,可知这是卿族间的倾轧。
第三,此前赵氏一门三卿,势力过大,估计晋景公也想乘机剪伐一番,所以才下了重手。
但无论如何,这件事仅仅是针对赵氏中赵同赵括两支的,并非对赵氏全族的屠杀,所以也不存在"只剩下一个赵武"的问题。再说了,人家赵武晋景公亲外甥,自幼在宫中长大,赵武能让赵家东山崛起,那也是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