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逝世。令人惊讶的是,他的保险柜内并非金银珠宝,而是日

墟史往事啊 2025-02-09 18:15:46

1964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逝世。令人惊讶的是,他的保险柜内并非金银珠宝,而是日记、信件与账单,尤其是他为儿子出国留学的借款记录。这位在国民党高层任职34年的政治家,以清廉闻名。 于右任自青年时代便展现出非凡才华与爱国情怀。1879年出生的他,17岁考中秀才,被誉为“西北奇才”。然而,他对清政府的腐败深感不满。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往西安,他目睹清廷的屈辱,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甚至萌生刺杀慈禧的念头,幸得好友劝阻。 在兴平期间,他以诗文批判时政,其中《咏杨贵妃》讽刺专权误国:“误国谁哀窈窕身,唐惩祸首岂无因?女权滥用千秋戒,香粉不要再误人。”这首诗引发关注,并奠定了他日后激进改革思想的基础。 尽管身为清廷举人,他未选择仕途,而是投身革命。他因讽刺清政府被通缉,在友人帮助下南下上海,进入充满西方思想的环境,进一步坚定革命信念。在上海,他投身新闻事业,创办《神州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等刊物,报道革命事件,影响深远。毛泽东亦曾表示《民立报》是推动民族革命的重要力量。 除新闻事业外,于右任还致力于教育改革,参与创办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及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推动新式教育的发展。 在国民政府时期,他担任监察院长,勇敢揭发贪污案件。面对权势滔天的孙科,他不畏强权,坚持依法弹劾。尽管未能彻底撼动政坛腐败,但其正直赢得尊敬,晚年被称为“监察之父”。 1963年,他因病入院,却因医疗费用昂贵,坚持出院,宁愿忍受病痛也不愿增加财政负担。1964年病情加重,他仍拒绝住院,展现一贯节俭原则。他不仅对自身要求严格,也常助贫困家庭和失学儿童,展现无私精神。 晚年,于右任经济拮据,日记中多次提及债务困境。他不仅借款供友人子弟求学,也为儿子留学筹资,直至去世仍未清偿。去世后,人们发现他的遗产仅是日记和借据,没有任何私藏财物。 于右任以清廉与正直树立民国政治道德典范。他的墓园对联写道:“西北望神州,万星风涛接瀛海;东南望圣迹,千秋豪杰壮山丘。”

0 阅读:46

评论列表

用户60xxx64

用户60xxx64

2
2025-02-09 20:09

于右任书法了得,被称为草圣,会缺钱?

墟史往事啊

墟史往事啊

文史著作有开始也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