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台湾核武器专家张宪义携家人叛逃美国,并向美方提供台湾核武计划的核心机

墟史往事啊 2025-02-11 17:14:14

1988年,台湾核武器专家张宪义携家人叛逃美国,并向美方提供台湾核武计划的核心机密。这一事件不仅导致台湾核研发项目彻底终止,也引发了外界对他的评价争议。多年来,他被台湾当局视为“叛徒”,但部分人却认为他的决定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灾难。 核武器因其巨大破坏力,被视为全球安全的威胁。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同时让世人见识到核武的恐怖后果。时至今日,全球九个国家拥有核武,而台湾在上世纪80年代曾接近成功研制,直至张宪义的出走,使其计划破灭。 张宪义自幼成长于台湾,在以军国主义为导向的教育环境下,他立志报效“国家”,考入台北陆军理工学院物理系,并进入中山科学研究院。1964年,大陆成功试爆原子弹后,蒋介石忧心忡忡,担忧台湾在军事上完全丧失竞争力,遂秘密启动核武计划。然而,由于技术受限,美方拒绝提供援助,蒋介石遂派遣科研人员赴美进修,试图获取先进技术,张宪义便是其中之一。 赴美期间,张宪义凭借卓越学术表现,受到美方关注。冷战背景下,美国政府对台湾派出的科研人员保持高度警惕,并对其展开试探。张宪义在美国学习多年,逐渐适应了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也开始思考台湾发展核武的潜在风险。导师们以核武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劝说他放弃回台,尤其是台湾若拥核,极可能引发两岸冲突,导致生灵涂炭。 回台后,张宪义被推至核武研发核心位置。然而,面对核计划的逐步推进,他愈发动摇,意识到自己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战争工具。1988年,在项目即将完成之际,他借口赴美参加田纳西州大学校庆,携家人秘密叛逃,并向美方提交了台湾核武研发的详细情报。随后,国际原子能机构介入,拆除台湾相关设备,使其所有努力化为乌有。 此举让台湾政界震怒,他被斥为“叛徒”。然而,从历史角度来看,若台湾当局成功研发核武,极可能加剧两岸对立,甚至因战略误判引发冲突,后果不堪设想。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张宪义的评价趋于复杂化,他的决定究竟是背叛,还是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核灾难,至今仍值得深思。 。

0 阅读:37
墟史往事啊

墟史往事啊

文史著作有开始也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