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帝王中,最可惜的就是杨广了。 一来,杨广上台就是都城迁移到了更合适做都城的洛阳,这里交通方便,便于防守,位于人口稠密区,紧靠华北平原。这是才是帝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但是迁都洛阳势必得罪那些所谓位于关中的关陇集团。毕竟杨家是在北周那个军事割据政权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关陇集团来说,关中才是他们老巢,洛阳不是。洛阳是他们跟与死对头北齐的战争前线。过了洛阳就是他们以前的死对头的地盘了。 迁都洛阳,虽然在大方略上,杨广选对了,但是注定是要得罪关陇集团,他们会时时刻刻惦记着杨广。 再来,杨广亲自前往河西走廊,召见西域各国,开展万国博览会,促进西域跟内地的贸易。原本关中是可以垄断内地与西域的贸易,杨广这么一搞,垄断的地位就下降了很多。西域各国的商队可以名正言顺的越过关中地区,直接前往中原地区贸易。断人财路,后果可想而知。 三来,杨广始建进士科,让底层百姓得到了进入朝廷的机会,原本被世家大族垄断的官僚阶层也会逐渐失去壁垒,世家大族的影响力会削弱很多很多。 杨广在位14年,原本是有皇帝的绝对权力的。他的这些做法虽然让很多人不满,但是那些人也不敢造次,他们只能隐忍,等待杨广犯错。 果然,杨广开始犯错了。为了提高货物的流动速度,提高贸易,杨广在605年就开始召集民工,以洛阳为中心,修建隋唐大运河。该工程规模浩大,让世家大族和关陇集团看到了扳倒杨广的希望。 公元612年,杨广已经意识到东北地区对中原的威胁,开始三征高句丽。 或许军事指挥是杨广的弱项,一征高句丽时,杨广败于自己的微操。不过在二征高句丽的时候,杨广纠正了这个错误,允许前线指挥官便宜行事。不过,前线战事正酣之时,一个叫杨玄感的粮草押运官与一群人密谋造反了。二征高句丽功亏一篑。 借助两次劳民伤财的战争,强大的隋朝内部居然发生了成规模的农民起义。令人奇怪的是,唐太宗一样三征高句丽,咋没发生农民起义? 其实这个时候的杨广,就应该暂缓征伐高句丽了,因为关陇集团和世家大族已经瞅准机会,开始行动了。 不过,这个时候的杨广貌似有点飘了,非要荡平高句丽,于是发动了三征高句丽。结果就是,他彻底没有了翻盘的机会。 如果征伐高句丽能成功,那就不会有李家什么事儿了,华夏必将会有一个极其光明的未来。
所有帝王中,最可惜的就是杨广了。 一来,杨广上台就是都城迁移到了更合适做都城的洛
杰杰看过去
2025-02-09 20:06:19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