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哪吒2前,先读这几本书,秒懂背后深意🎬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后

生活在包头啊 2025-02-09 20:10:31

看哪吒2前,先读这几本书,秒懂背后深意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上映后,口碑褒贬不一。有人为特效画面惊叹,也有人吐槽剧情套路。别急着下结论,从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的角度,结合这几本书深挖,你会发现它藏着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这部作品由古斯塔夫·勒庞创作,主要探讨了群体心理。群体在情感和行为上会表现出冲动、易变、急躁的特点,他们的道德观念也会呈现出极端的两面性。

哪吒2上映后,网络上的评价迅速形成了不同阵营。从心理学角度看,观众就像书中描述的“乌合之众”。一部分人因前作的成功对新作满怀期待,一旦影片未达预期,失望情绪便被放大,在网络上跟风差评。就像书中提到的,群体易受暗示,一个负面评价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让很多人在未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就随声附和。而另一部分忠实粉丝,基于对国漫的热爱,又会极力维护影片,形成了对立的局面。

📘《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在这本书中表达了对媒介环境的担忧,认为人们过度依赖娱乐,会逐渐失去对严肃问题的思考能力。

在商业电影追求票房的大环境下,哪吒2也难以免俗。为了迎合市场,影片增加了不少搞笑元素和视觉特效。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这是电影利用娱乐化手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这种做法是否会让影片陷入“娱乐至死”的困境?过多的娱乐成分会不会掩盖故事内核,让观众在笑声和惊叹中忽略了对角色命运和主题的深度思考?

📘《乡土中国》

费孝通先生在书中剖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书中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将社会关系比作以自己为中心向外推展的涟漪。

哪吒2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也能看到“差序格局”的影子。哪吒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紧密,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则体现出这种由内向外的亲疏关系。从社会学角度看,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和社会秩序的影响,即使是神话故事,也难以脱离本土文化土壤。

哪吒2不只是一部简单的动画电影,它是大众文化现象的缩影。通过这几本书,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影片背后复杂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内涵,也能对当下的影视创作和文化传播有更多思考。

0 阅读:0
生活在包头啊

生活在包头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