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长春第一汽车厂的技术员陈知非请假,第一次带着未婚妻钱如琴回家探亲。一进家门,钱如琴望见1位头戴棉帽、身穿便装的老者正在收拾花圃,便问:“你家还有管家啊?”陈知非笑答:“这是咱爸。” 听到陈知非的这句话,钱如琴的脸色一下涨的通红,她是确实没有想到传说中的陈赓大将竟然如此亲切朴实。 担心自己的话引起长辈的误会,她急忙解释,心中后悔不已。 不过,陈赓将军是一个风趣随和的人,没有将这点小事放到心上,反倒和他们开起了玩笑。 刚才还有些尴尬的氛围被缓解了不少,钱如琴的心中涌过一丝暖流,原本的紧张也随之消散。 随后婆婆傅涯也迎出来招呼他们休息,几个弟弟妹妹都有些不好意思地打量着自己,看着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陈知非夫妇感受到了来自亲人的关心和温暖。 如果是外人看到了,也会忍不住感慨这一家人的家庭氛围令人羡慕,但是很难会将这和开国大将的家庭联系在一起。 尤其是陈赓将军带着瓜皮小帽的形象,完全就是一个和蔼普通的长辈。 若不是听说过他在革命时期的传奇经历,换做是谁都会大吃一惊,认不出他的身份。 陈赓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同时他的能力出众,在军事上的才能令人敬佩,在生活中的作风也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关于他的轶事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几个就要数他和老战友彭德怀的相处趣事。 彭总是一个十分有原则的人,脾气也很直接,平时生气起来,没人敢说一句话,更别说给他“设圈套”了。 然而,这些人中只有一个是例外,那就是陈赓,他性格和彭老总互补,生活中风趣幽默,工作的时候也很随和,彭老总脾气越大,他越是要想方设法关心对方的身体。 尤其是在抗战革命期间,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彭德怀每天带着战士们训练打仗,和大家吃一样的饭,从来不许任何人请他吃“大餐”。 就算是到了其他地方检查工作,只要说是“请客”,他立刻就会翻脸,除非是简单的粗茶淡饭,他才接受。 可是打仗特别耗费精力,没多久,工作忙碌的彭德怀就消瘦一大圈,眼看着彭老总每天紧皱眉头,陈赓想了一个好主意。 他故意请彭德怀前来做客,自己却躲起来吃烧鸡,彭德怀脾气急躁,发现之后自然大怒不已,直埋怨陈赓竟“吃独食”,实在太过小气! “好啊你,竟然躲起来偷偷开小灶,不让我吃我偏要吃!” 这一赌气,彭德怀就彻底中了陈赓的下怀,不知不觉吃了大半,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 彭德怀拿这个人实在是没办法,他清楚陈赓真心关照老战友的身体,也是一片苦心,所以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陈赓大将的性格为他带来了不错的人缘,大家都喜欢和他聊天,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不光影响了朋友们,还影响到了他的儿子陈知非。 陈知非年幼的时候,亲生母亲便牺牲了,父亲忙于战事,这也锻炼了他独立自强的个性。 年纪大些的时候他才回到家中生活,和父亲的相处时间便多了。 父亲虽然是开国大将,但是在生活中和工作上往往用朋友的身份和他相处,不愿意带给儿子压力。 感受到父亲的心思,做儿子的心中十分感动,更加尊重和爱戴父亲,和继母以及弟弟妹妹相处的也很好,几个孩子更是懂事乖巧,乐意听大哥的话。 能够拥有这样幸福的家庭,其实主要还是陈赓巧妙经营的结果。
刘伯承:是光杆司令;-贺龙:是原始股东;-朱德:带500警察;-贺龙和朱德,谁是
【8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