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菲律宾领土范围与南海岛屿主权问题 菲律宾领土界定依据:依据1898年《美西巴黎条约》、1900年《美西华盛顿条约》及1930年《英美条约》,菲律宾西部边界被划定为东经118度线,其领土被限定在该线以东区域,这在菲律宾独立后通过国内法确认。 南海岛屿主权归属: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历史脉络极为清晰。从唐宋时期开始,中国就对南海诸岛进行管辖和开发,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更是强化了中国对南海的主权认知与实际控制。 南海诸岛是中国航海的重要地标,中国渔民长期在该海域进行渔业生产活动。而菲律宾妄图突破条约界限,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纳入其主权声索范围,是对国际法和历史事实的公然践踏。 巴拉望岛与吕宋岛分析 巴拉望岛:其西部位于东经118度线以西,超出菲律宾法定领土范围。但中国十段线未涵盖巴拉望岛,目前中国也未对其提出主权主张。 菲律宾实际控制该岛并设立军事基地,在中美大争背景下,若考虑收回,面临菲律宾的实际控制以及美国可能的军事介入等现实挑战,且中国缺乏直接的主权声索依据。 吕宋岛:在1898年《巴黎和约》中主权归属被明确划归菲律宾,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其为菲律宾领土,中国在历史和法理上均无依据提出主权声索。 在中美竞争背景下,对吕宋岛提出主权要求不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也会引发与菲律宾及美国的严重冲突,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 二、琉球诸岛的历史脉络与法理归属 历史脉络:琉球曾是独立的王国,与中国保持了长达500多年的藩属关系,向中国朝贡,使用中国年号,深受中华文化影响。1879年,日本非法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这一行为违背了当时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 国际法理分析:二战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日本的主权范围应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盟国所决定的其他小岛之内,琉球并不在日本固有领土范围内。 从国际法理角度,琉球的地位存在重新审视的空间。在现代国际社会的国家法理基础下,琉球人民拥有自决权,其未来地位应由琉球人民自主决定。 在中美大争背景下收回琉球的可行性分析:从历史和法理角度,中国有一定的依据支持琉球地位的重新审视。 但在现实中,美国长期在琉球驻军,将其作为在东亚的重要军事基地,琉球也在日本的实际控制之下。收回琉球面临美日的强烈反对,会引发地区军事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动。 然而,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以及国际社会对历史正义和国际法的重视,在外交和国际舆论层面,中国可以合理地推动琉球问题的讨论,支持琉球人民的自决诉求,逐步营造有利于琉球地位公正解决的国际环境 。 但短期内,实现直接“收回”面临巨大的现实阻力,更多是通过外交和国际规则倡导来推动琉球问题朝着符合历史正义和国际法的方向发展。
一、菲律宾领土范围与南海岛屿主权问题 菲律宾领土界定依据:依据1898年《美
妃儿说国际
2025-02-09 23:11:18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