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三亿,我就上交!”一个农民在自己的宅基地里,挖出一副象棋,一共有32枚棋子

常常说说 2025-02-10 00:30:36

“给我三亿,我就上交!”一个农民在自己的宅基地里,挖出一副象棋,一共有32枚棋子。专家经过鉴定之后,发现价值连城,让他上交给博物馆,但农民宁死不从。   “你们来晚了,那副象棋我已经卖掉了”,闻讯赶来的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本以为能劝说龚胜汉,让他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进而把这副象棋上交给国家,没想到会听到这样一个“噩耗”。   这副铜制象棋可不一般,专家鉴定后认为是北宋年间制造的,而且每枚棋子都有红黑两色,正面的字体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背面的图案细致入微,让人不禁感叹古人技艺的高超。   北宋是象棋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无论是市井街头,还是文人雅士的聚会之所,都能经常看到人们在下象棋的场景,甚至是皇室内部,都对象棋青睐有加。   俗话说得好,小地方是没有秘密的,龚胜汉在家里盖房子却挖到宝贝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村子里传开了,没过几天,龚胜汉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然而这时的龚胜汉已经在心里却打起了小算盘,他想着这东西既然这么多人惦记,那肯定价值不菲,所以在当地文物保护部门派人来的时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可没过几天,文物部门的人得知龚胜汉上一次是骗他们的,赶紧再次上门,没想到龚胜汉这次却是狮子大开口,直接喊出了三亿的天价,扬言不给这个数,坚决不上交,事情就这么僵在了那里。   后来,还是安义县的领导亲自出马,给龚胜汉耐心讲解了这副象棋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才让龚胜汉松了口:“我上交,让它待在该待的地方吧。”

其实象棋的起源于我国,它是在我国阴阳理论盛行的背景下产生的,后来在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的帮助下,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带有军事性质且国际通行的游戏。   它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其雏形最早能够回溯至战国时期,那时候它还被称作 “象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历经多个朝代的发展演变,到了隋唐阶段,象棋的规则以及表现形式才慢慢趋向稳定。   而一直发展到北宋末年,象棋才最终被定型下来,棋子数量确定为32枚,至此也构建起了现代象棋的基本格局,成为了我们如今较为熟悉的模样。   值得一提的是,楚汉争霸时期发生的“鸿沟一役”,对象棋规则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受此启发,象棋里便出现了“楚河汉界”这一标志性的规则,它就像是一条无形的分界线,将棋盘划分成两边,承载着那段历史故事,也让每一局对弈都仿佛重现着当年楚汉相争的激烈场景。

而这副铜制象棋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弥补我国当时这类文化瑰宝存量的不足,更是史学家们研究历史文化的有力帮手。   如今,这副珍贵的象棋,正静静地在博物馆展出,向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诉说着北宋年间象棋发展黄金时期的那段历史。

0 阅读:4
常常说说

常常说说

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