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积极信号正在不断增强。
中房报记者李红梅宜昌报道
随着国家金融支持“稳楼市”政策的不断深化与细化,宜昌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积极成效。2024年,通过建立并优化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宜昌市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白名单”,有效解决了房地产项目的融资难题,并大幅提升了市场信心,为购房者提供了坚实保障。
“应进必进,今年3月底前我们要确保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存量住房开发贷款项目都纳入‘白名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宜昌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在2025年2月5日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语气坚定地表达了这一目标。
与此同时,随着“白名单”制度的深入实施,其影响力也日益显现。交通银行宜昌分行公司业务部产品与市场推广经理张炜有感而发:“现在一个新的楼盘推出后,可能会同时吸引5到6家银行前来对接、授信,‘白名单’项目已成为各家银行竞相追逐的‘香饽饽’。”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银行对优质房地产项目的高度认可,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宜昌市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积极信号正在不断增强。
此外,宜昌市在2024年12月1日正式编制完成并启动了《宜昌市城镇住房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计划”)。这一计划的出台,为宜昌市住房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及时给市场注入信心,同时也为各金融机构提供了更为明确的业务指引和更强的合作底气。当地金融机构纷纷表示,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共同推动宜昌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白名单”政策助力房地产项目融资
自2024年以来,宜昌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宜昌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以下简称“宜昌市住新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宜昌监管分局(以下简称“宜昌金融监管分局”)等部门通力合作,将符合条件的房地产项目纳入“白名单”,力促商业银行对这类项目提供充分贷款支持。该举措不仅满足了不同房企和项目的融资需求,还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工与交付。
据宜昌金融监管分局统计与风险监测科科长余昊介绍,截至2024年底,宜昌市已成功推出48个房地产“白名单”项目,银行审批通过率达到了100%,授信总金额高达63.01亿元,已投放贷款金额48.67亿元,授信规模和贷款投放率均位居全省前列。值得注意的是,民营房企项目和县域项目占比分别达到58.33%和56.25%,这也反映了宜昌市对各类房企和项目一视同仁。
对于暂不符合“白名单”条件的项目,宜昌市通过融资协调机制及时反馈问题并推动修复,修复后仍可纳入“白名单”。同时,宜昌金融监管分局督促银行机构建立绿色通道,提高审查效率。
“‘白名单’的项目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宜昌市住新局和宜昌金融监管分局及时给予了我们很多政策上的指导和帮助。”交通银行宜昌分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梁倩说,“过去的一年对于交通银行宜昌分行来说,有两个‘白名单’项目很有代表性。”
第一个是位于城区的宜昌中心·紫宸府项目1030套住宅,已于2024年10月1日顺利竣工交付。此前,该项目在进入冲刺完工的关键时期,因资金缺口差点成为“烂尾楼”。
“去年最差的一个月只卖了5套房子,整个项目快建设不下去了。”开发商均瑶集团宜昌均瑞地产副总经理南金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家都紧张得吃不下、睡不着,压力很大。”
为寻求授信支援,宜昌均瑞地产求助交通银行,但因紫宸府项目前期房地产开发贷款在其他银行办理,贷款尚未结清、抵押物无法解押,企业增信不足。另外,均瑶集团的授信额度也已用完,融资遇到了困难。
“总行专门出台了协调机制的管理办法,可以跨过均瑶集团单独新增一块额度,给予具体项目所在的企业。等放款结束以后,再把新增的额度重新纳入到均瑶集团授信,突破均瑶集团授信总额的控制。最终,这笔2.2亿元的贷款在湖北省分行顺利通过了终审。”交通银行宜昌分行夷陵支行行长郑颖回忆当时这个“白名单”项目办理过程时说,整个审批过程非常快,仅用了3天。
“当时住新局也做了很多工作,本来开发商监管账户是很难变更的,也协助其从原来银行销户,重新开到我们银行。”郑颖亦认为正是由于“政银企”的合力让“白名单”项目能快速落地。
最快一日之内完成审核流程
另外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宜昌金融监管分局和交通银行宜昌分行高效联动,一日之内便完成了宜昌望洲岗10号危旧房改造项目的“白名单”审核流程,并促成该项目获得2900万元的授信审批。
张炜说,当下金融机构针对危旧改造类贷款缺乏金融产品,在充分了解了项目的情况后,及时和上级单位进行前期沟通,然后把该项目也纳入房地产协调机制。“通过降低门槛、创新产品,以危旧改加房地产开贷的模式给予了项目及时支持。纳入‘白名单’,就满足了商业银行对房地产机制中房地产准入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在项目的准入上,张炜认为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标准。当时宜昌望洲岗10号危旧房改造项目虽然纳入了“白名单”,但离各家银行对房地产客户的准入还有偏差。比如,该项目原面积规模小,只有2600平方米,拆完后加上新建面积也不到8000平方米。
“我们就没有把它纯粹看作是一个商品房的项目,它带着危旧改的性质,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项目,我们申报上级行做了政策突破。”张炜说,在解决门槛问题后,前后台同事联动,一起解决了时效性的问题。
“白名单对开发商来说还是一个很好的政策,现在开发商也愿意把自己的项目加入到白名单里面去。”梁倩说,“交行宜昌分行拿到项目后会在很短时间完成上报,另外,白名单项目在省行也有一个协调机制专班,多部门沟通,对授信审批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时解决。”
在张炜看来,房地产“白名单”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开发商获取政策支持的重要途径。现在,各家银行也很重视白名单项目,积极主动对接沟通。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实施以来,全市银行机构支持房地产项目的积极性明显回暖,效率也大大提高。”余昊认为,这项政策不仅在微观层面疏通了堵点,更从宏观导向上帮助市场主体和商业银行树立了信心。
多措并举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不光是‘白名单’政策,宜昌的房地产市场去年四季度以来回暖趋势明显,正是由于多个部门的协同发力达到了一个综合效果。”余昊认为。
为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宜昌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方面,宜昌市积极推进城镇住房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出台购房奖励政策、提高购房补贴力度等方式,吸引了大量人才和居民前来购房。
来自荆州的郭飞(化名)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在宜昌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后,果断在五一广场附近的宝业沁园小区购置了一套142平方米的四室两厅住房,并享受了10万元的购房补贴。他表示,宜昌的购房政策非常优惠,办理过程也非常顺利,让他对在宜昌安居充满了信心。“根据宜昌的补贴政策,几乎城区所有新建楼盘都可以享受购房优惠,对房子的选择余地多,新来的同事现在都在积极看房,准备在宜昌安家。”
另一方面,宜昌市还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宜昌市住新局等部门制定了综合性民生服务保障措施和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措施,统筹各县市区制定政策与市级联动,着力激活住房消费需求。同时,宜昌金融监管分局也积极推动金融与房地产的良性循环,通过一视同仁支持房地产开发项目、政策扩面支持个人住房消费以及推行“带押过户”支持二手房便捷交易等措施,进一步激发了房地产市场的活力。
宜昌金融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芦伟表示,“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宜昌金融监管分局2025年的一项重点工作,除继续落实好‘白名单’政策外,我们还将引领辖内银行机构在危旧房改造、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抓住当前房地产政策有利机遇,完善产品服务,更好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