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尚云祥路过京师护城河时,看到一名拳师正在河边练拳,他技痒难耐,便上前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2-10 19:21:42

1885年,尚云祥路过京师护城河时,看到一名拳师正在河边练拳,他技痒难耐,便上前切磋,没想到,刚一出手,竟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生于1864年的尚云祥,打小个头就不高,但对武术的热爱却与日俱增,11岁那年,父亲将他带到了北京城,原本是想让他经商读书,继承家业,这个身材矮小的少年,内心装着的却是比天还要大的武术梦想。   所幸尚云祥的父亲极具开明思想,在看到儿子对武术的执着后,不但没有阻拦,反而请来了少林名家冯大义亲自教导,就这样,年少的尚云祥开启了他的武术之路,天资聪颖再加上刻苦勤奋,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功,待晨曦微露时,又匆匆赶到师父那里学习新招式。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六年寒来暑往的磨练,尚云祥的功力拳已然小有所成,无论严寒酷暑,他始终保持着刻苦习武的热情,这份坚持,为他赢得了在北京武术圈中的一席之地,也让这个矮小的少年渐渐有了“京城少有敌手”的美誉。   1885年的一天,命运给了这位年少轻狂的武者一记响亮的耳光,在北京护城河畔,尚云祥遇到了一位年轻人正在练拳,那拳法轻飘飘却暗含大力,令他大开眼界。   带着好奇与些许轻视,尚云祥与这位年轻人切磋,却不料连续三次都被对方轻松化解,更让他震惊的是,这位名叫李志和的年轻人,习武仅三年,而此时的尚云祥,已经苦练了整整十四年之久。   这次失败给了尚云祥当头一棒,让他深刻认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原来,这李志和所使的是形意拳,师从周明泰,而周明泰的师兄弟李存义,更是当时河北形意拳的代表人物。   怀着学艺的渴望,尚云祥踏上了寻访李存义的征程,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是那么大,当他千辛万苦找到李存义时,却因身材矮小被对方拒之门外,还被戏称为“小糖瓜”。   但这个“小糖瓜”可不简单,他没有因为被拒绝而放弃,经过深思熟虑,尚云祥想出了一个妙计:先去李存义的师父刘奇兰家中当长工,就这样,这位曾经在北京城享受过赞誉的武者,放下身段,在刘奇兰家挑水劈柴,任劳任怨。   拜入李存义门下后的尚云祥,如同一块干渴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形意拳的精髓,李存义见这个矮小的徒弟天资过人,便将形意拳三体式、五行十二形等拳法倾囊相授,在刻苦钻研中,尚云祥展现出了惊人的悟性。   尚云祥练崩拳时常常穿着棉袄,几天下来就将棉衣的两肘磨出了棉花,这种超乎寻常的努力,让他在武林中逐渐崭露头角,他的名声甚至传到了形意拳师祖郭云深的耳中,郭云深欣然前来指点。   在郭云深的悉心教导下,尚云祥的武功更上层楼,他全面继承了郭云深的三大绝技:丹田腹打、大杆子、半步崩拳,其中尤以“丹田腹打”最为精妙,堪称一绝,经过不懈钻研,尚云祥的武功登峰造极,人称“铁足佛”。   武术的真谛不仅在于招式的精进,更在于实战的应用,尚云祥深谙此理,他将形意拳的精髓融会贯通,创造出独特的武术风格,在北京五城兵营任职时,他多次击退各路挑战者,威名远播。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尚云祥毅然加入义和团,在国家危难之际,这位武术大师用自己的方式守卫家园,那一年的天津老龙头之役,尚云祥和师父李存义各持大刀,杀得敌军闻风丧胆,这一战,不仅展现了中华武术的威力,更彰显了武者的家国情怀。   1931年,面对日寇的入侵,年近七旬的尚云祥再次挺身而出,他根据战场实际需要,结合形意拳的特点,创编出了简单实用的形意五行刀法,这套刀法以勇猛刚劲著称,既保留了形意拳的精髓,又适合实战需要。   应邀为二十九路军传授刀法时,尚云祥倾囊相授,他将毕生所学融入其中,带领将士们刻苦训练,短短半年,一支令敌人胆寒的大刀队就此诞生,在喜峰口战役中,这支大刀队凭借稳、准、狠的形意五行刀法,大败日军,砍杀敌军数百,这一战,让日军闻风丧胆,不得不专门研制“铁围脖”来防御。   面对日本人佐藤鸠夫的重金求艺,尚云祥断然拒绝,在他看来,武术不是谋生的工具,而是守护家国的利器,这份气节,与其精湛的武艺一样,永载史册。   信息来源:中国地情网——尚云祥

0 阅读:1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