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陈景润的妻子坐在丈夫的雕像旁,轻轻搂住“丈夫”的肩膀,定格下这一幕深情动人的画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3年,陈景润出生在福州一个普通的家庭,那个动荡的年代里,生活虽然清贫,却无法阻挡他对数学的热爱,在厦门大学数理系求学期间,年轻的陈景润展现出非凡的数学天赋,图书馆里常常可以看到他孤灯独坐的身影,一道数学题目可以让他废寝忘食地思考数日,同学们都说他是“数学疯子”,但在这种近乎偏执的专注中,一颗数学巨星正在悄然升起。 在数论领域,陈景润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尤其是他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更是让世界为之瞩目,1966年,他在这个世界级数学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证明了“1+2”定理,七年后,他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论证,这个成果在国际数学界被称为“陈氏定理”,为中国数学界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这个专注于数字世界的数学家,在感情方面却显得格外迟钝,直到40多岁,他仍然是一位“老顽固”,可是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1977年的一次住院,竟成了改变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北京309医院,陈景润遇见了年轻的军医由昆,这位开朗善良的女医生,打破了他多年来对待异性的沉默,往日里总是寡言的陈景润,在由昆面前展现出了不一样的一面,医院的天台成了他们共同学习英语的地方,两个年龄相差十八岁的人,在朗朗书声中渐渐拉近了心的距离。 面对年龄的巨大差距,由昆一度犹豫不决,这样质朴的情话,却包含着最真挚的感情,1980年,在组织的关心和同事的助力下,这对独特的恋人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1984年的春天,一个看似平常的意外,却在陈景润的生命方程中划下了沉重的减号,四月的一天,他在街头被一辆横冲直撞的自行车撞倒,这次意外看似寻常,却让他的后脑重重着地,为他的健康埋下了致命隐患。 很快,这位数学泰斗被确诊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这个打击来得太突然,对于一个正处在数学研究巅峰期的学者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次年,他又在挤公交时不慎摔倒,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 但即便是在病榻之上,陈景润依然没有放弃对数学的执着追求,他的床头永远放着纸和笔,即便手已经颤抖,他仍在演算着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他最牵挂的,始终是哥德巴赫猜想中“1+1”这道世界级难题的最后证明。 而在这个艰难的时刻,由昆的坚守让这个家庭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组织体恤他们的困境,特意为由昆保留了军籍,让她能够专心照顾丈夫和年幼的儿子,她不仅要照料病榻上的丈夫,还要抚育正在成长的孩子,但从未听她喊过一声苦。 生命的方程渐渐走向了终点,1996年3月19日,陈景润永远地离开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遗憾地表示,未能完全证明“1+1”,也无法看着儿子长大成人,这一年,他才63岁,而他的儿子尚未成年。 在陈景润离世后,他的科研精神和学术成果继续影响着后来者,2006年,世界顶尖数学家陶哲轩借助陈氏定理,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因此获得了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菲尔兹奖,而他的儿子陈由伟,也在父亲的感召下走上了数学研究之路,最终获得了数学硕士学位。 信息来源:光明网——陈景润:永远纯真的数学巨人
2022年,广西一女子不幸患上了脑瘤,丈夫倾家荡产的花了200万元给她治病,却依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