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5岁的李仙洲饭量极大,一次能吃7个二两重馒头,五六个窝窝头,在功德林中有三得,吃得拉得睡得,这日又对沈醉讲“我是有名的大肚皮”,沈醉不甘示弱的回到“我的分量也不小。”而后两人便开始比饭量。 李仙洲的大饭量并不是浪得虚名,他出生在山东,生的人高马大,力气大吃得多,一顿饭就顶别人的两倍。 沈醉在此之前和他并不算熟识,只在和戴笠等人一起吃饭的时候见过他一面。 那一次他对李仙洲就有了深刻的印象,认为对方颇有些“武二郎”的气势,他是黄埔一期的学生,就连戴笠这样的军统一把手,在他面前也要称呼“学长”。 因为有了一面之缘,后来又被分到了一起,在北京战犯改造所中接受改造的时候,他们便会说上几句话。 有次到了饭点,沈醉负责给大家打饭,到李仙洲的时候,他特意要求多打一些,因为自己是一个“大肚皮”。 沈醉给他多打了一些土豆,嘴上却不相信他的话:“我的饭量也不小。” 打了饭之后,他们坐在一起交谈了起来,两个人都忍不住较劲,要看看到底谁的饭量更大。 最终,他们打了一个平手,并没有分出来胜负,两个人都吃了三大碗米饭才算罢休。 不过随着之后两个人逐渐熟悉起来,沈醉也就完全甘拜下风了,因为李仙洲没有夸大说辞,他的饭量少有人能够赶得上。 李仙洲是北方人,对面食更加情有独钟,到了哪天吃面条和馒头的时候,他一顿就能吃六七个馒头,外加几个大窝窝头,胃口一向很好。 尤其是在改善伙食吃肉包子的时候,他一个人就能轻松吃下十二个,令周围人瞠目结舌。 不光是吃得多,他的睡眠质量也很好,肠胃情况十分健康,这便是他所说的“三得”:吃得、拉得、睡得。 和一些被捕之后忧郁成疾的人相比,他的心胸可算是开阔了,在沈醉看来,这也主要是因为李仙洲将自己被俘当做是“天意使然”,并不是自己不够努力,将责任给推卸出去,自然就想得开了。 虽说他的饭量大的惊人,但实话来说,战犯管理所的每个人都要比在外面吃的多一些。 他们每天有固定的劳动工作,除了三顿饭,没有别的零食能够消遣,所以一到了饭点,大多都是狼吞虎咽,尽力填饱肚子,倒都是安安分分。 沈醉从前从事情报特务工作,这和他的个性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他对其他一起关押的军官充满了好奇,经常和他们聊天相处。 特赦之后,他便开始撰写自己的回忆录,这其中记载了很多战犯所里的趣事,让人们看到了这些军官不为人知的一面。 和李仙洲相处的时候,还有另一个趣事令他难忘,那就是此人攀比好胜心很强,遇到事情要和自己比一比高低。 在所有战犯当中,沈醉有一个特殊的习惯,那就是在大冬天也坚持用冷水洗澡,他一年四季皆是如此,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 巧的是,李仙洲在冬天也习惯用冷水,而非热水,不过他身子骨顶不住寒冷,一般就是擦一擦身子。 其他人故意打趣,他不如沈醉抗冻,李仙洲听到之后便十分不服气,讲述了不少自己在佳木斯劳动时候的故事,想要证明自己的抗寒能力比别人强。 提到往事,李仙洲十分感慨,虽然那段劳动经历很艰苦,但是对他来说,也算是一段不可多得的珍贵回忆,让这个军官也见识到了极寒天气中百姓生活的不易。
1959年,65岁的李仙洲饭量极大,一次能吃7个二两重馒头,五六个窝窝头,在功德
玲珑说历史
2025-02-11 00:03:51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