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年底,当比亚迪透露出要做全民智驾的时候。
我写了篇分析,国际市场上,目前只有比亚迪能够做到全民智驾普及,因为国产智驾的供应链已经成熟(成本下来),比亚迪的规模也放在这里(规模化效应)。
继比亚迪2023年推冠军版,2024年推荣耀版,2025年的比亚迪增长的确需要一个促销点,而且这个促销点肯定不能光放在传统的性价比上,那么”智驾普及”这个主题大概率就是2025年的比亚迪促销点。
当时还有很多人抨击我写的内容,说比亚迪弄智驾的圈子晚,比亚迪的智驾规模化效应不行。
我前面也不止一次说过,比亚迪两三年前的确抨击过智驾过于超前,比亚迪的智驾投入相对友商慢了半个节拍,以至于腾势等高端车型的智驾被人诟病。
但是早有早的好处,晚有晚的好处。
比如智驾相关供应链的成熟,比如deepseek的出现,让车企能够用更低算力的芯片来处理智舱/智驾相关的场景。
刚刚有新闻,比亚迪宣布全面接入DeepSeek R1大模型:2月11日,比亚迪智驾负责人杨冬生在“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宣布,比亚迪整车智能“璇玑架构”将全面接入DeepSeek R1大模型的能力,以快速提升车端和云端AI能力。
财经报道:运用DeepSeek及其优化技术有望将城市NOA硬件成本压至3000元级,触发10-15万车型标配潮,决策模型推理能耗降低80%,高阶智驾对车端芯片的算力要求进一步降低,也将更有利于“舱驾一体”、“行泊一体”等架构的推进。
现在比亚迪的规划:
10万级车型:标配100TOPS算力+12摄像头方案,支持高速领航与记忆泊车;
20万级车型:可选装300TOPS算力+激光雷达,实现城市NOA;
豪华车型:搭载1000TOPS算力+4D成像雷达,支持L4级预埋硬件;
这里可能又会出来一些人,说我开始吹捧比亚迪。
但实事求是的说,比亚迪的动作虽大,但是友商推行智驾的行为可以说更为“激进”。
长安汽车于2月9日晚发布了“北斗天枢2.0计划”,今年8月长安汽车将率先在10万元级别的车型上搭载激光雷达,以推动智能驾驶的普及。
如果长安真的能够如发布会所说的,在10万级别的车型上,也就是比亚迪海豚级别的车型上搭载激光雷达,能够支持城市NOA,而比亚迪的10万级别车型还不能支持城市NOA,那么比亚迪的全民普及智驾的力度估计要更大才行了。
而今年全民普及智驾,又会造成一个新的老问题,那就是之前没啥智驾的老车主背刺感又会加重了……
去年同样的车型,之前只几个摄像头配一个毫米波雷达,现在新车上了十几个摄像头+5颗毫米波+激光雷达,支持高阶NOA,还卖同一个价格……
就说可气不可气吧。
无语凝噎
全民智驾,不管其他车企怎么跟,都得谢谢比亚迪,不然其他车企打死不会给你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