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留意了没有,以往春节一过,南下打工的人多是去广州深圳方向,“女做服装男机械,或女做家政男电子”的居多。 可是近两年来,务工人流的方向似乎不再那么单一,长三角、珠三角、三亚、海口,甚至云贵大山里的路桥工地,都是农民工奔赴的地方。 这从某个方面也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在复苏,在向好,基础建设在大量投入中。 另一方面农民工在择业方面也更加务实,修路架桥干工程,周期长,吃住有保障,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式短工,来得实在。 堂弟建强这次带走了本村及邻村的近30名壮小伙,直奔贵州地区的大山深处搞路桥建设。 我还是有一絲担心,不是别的,还是工薪的支付这个老问题。现在的工程多是层层转包,总公司下边有大工头二工头小工头,到了每个工段上,已经是几倒把了。 农民工兄弟抛家舍业去出汗出力挣俩钱不容易,签订合同时千万要把各方面的问题考虑全面,以防出了大力还不能及时拿到该得的血汗钱。 和建强临分别时我反复交代:“合同上一定要写上意外情况发生的处理章程,比如工伤事故,天灾人祸等因素。先明后不争,老好人当不得!” 建强说:“哥,你就放心吧!我干这活也不是一年啦,心里有分寸呢!再说了,这工程周期很长,三年两年也出不了那大山窝,有干头咧!” 看着人高马头的弟弟背着行李大步走向火车站,不知怎么的,心里总像悬着一块小石头,久久不能放下。
2003年,有三个刚满18岁的小姑娘高中毕业后,跟着同村的人前往深圳打工。那时,
【50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