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时期,浙东新四军四支队在一次南渡途中,发生了一个值得纪念的夜晚事件。那时副支队长张季伦带领部队在山路上艰难行进,战士们因连夜赶路,已然疲惫不堪。经过一段漫长而崎岖的路程后,他们遇到了一座道观,虽然简陋,却能为整支队提供暂时的庇护。
1941年4月,随着浙东宁绍地区相继沦陷,浦东工委派遣小部队南下,成立了浦东部队,作为浙东新四军四支队的前身。张季伦是党中央派遣到四支队的副支队长,凭借其正直的为人和丰富的军事经验,深得队员们的尊敬。
在1942年支队南渡途中,张季伦带领队伍在鸣鹤场接到上级指示,要求转移宿营地。夜幕降临,距离目的地仍遥远,山路坎坷,队员们疲惫不堪,夜色中更是危险重重。幸运的是,他们发现了这座道观。张季伦敲响了道观的大门,小师傅谨慎地探出头来看,初时有所怀疑,但在张季伦自我介绍后,他决定去向主持汇报。
主持得知是新四军的队伍后,急忙亲自迎接他们入内。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战士们一一安顿下来,疲倦不堪,纷纷倒头大睡。张季伦虽然为大家安排好住宿,但仍心有不安,便在道观四周巡视一番,确保没有隐患后,才坐在门槛上稍作休息。
就在他准备稍微休息时,一位小战士出门发现了张季伦,提醒他休息,自己来替代值守。但张季伦依然放心不下,执意要求亲自负责哨位。最终,在小战士的坚持下,张季伦终于勉强同意让他值守,并自己强迫保持清醒。无奈,困倦袭来,他从身边取出酒瓶,几口烈酒下肚,精神为之一振。
半夜时分,山下突然传来枪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张季伦迅速察觉到情况不妙,警觉地唤醒了几个战士。此时,几个新兵因听到枪声而惊慌失措,颤声道:“日军攻山啦!”战士们迅速投入战斗准备,待命响应。
在这紧急时刻,张季伦立即做出了决策,指挥战士们迅速集合,准备迎击可能的敌人。这一夜,浙东的新四军四支队在张季伦的指挥下,展示了不畏艰险、坚定抗敌的精神。尽管当时敌情不明,但张季伦始终保持警觉,带领队伍成功应对了这次突发事件。
这次经历不仅是对新四军四支队战斗力的考验,也展现了张季伦作为指挥官的决策果断和对队员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