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俘虏陈宫,处死之前戏弄他:“你一死,你的妻子怎么办呢?”陈宫想到美貌的妻子,说了一句话,曹操听后心中暗骂:“贼子,我中计啦!” 公元198年,曹操率领大军攻下下邳城。曹操的大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抓住了吕布和他的谋士陈宫。 陈宫被押到曹操面前时,依然保持着从容不迫的姿态。这位曾经追随过曹操,后来却转投吕布的谋士,此刻正静静地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回想起陈宫为吕布制定的那些计策,曹操不禁感慨万千。在徐州之战中,陈宫曾多次预判曹军的进攻路线,让吕布的军队能够提前布防,令曹操吃尽苦头。 这样的大才,若是能为自己所用该多好。曹操看着眼前的陈宫,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这些年收服的其他人才。 从当年收留关羽,到后来网罗徐庶,曹操一直秉持着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只要对方有真才实学,不管是敌是友,他都愿意给予机会。 关羽在他麾下效力时,曹操待他极为优厚,赐予高官厚禄。即便关羽最终选择离开,曹操也因为欣赏其忠义品格而放他远去。 徐庶被曹操用计请到许昌后,也得到了极为优待的安排。在曹操看来,这些人才都是可以为自己所用的智囊。 此时此刻,曹操让左右退下,独自与陈宫对话。这是他惯用的收服人才的方式,既显示出对人才的尊重,又能让对方感受到他的诚意。 陈宫在被囚禁期间,得到了与其他囚犯不同的优待。曹操命人给他备上好酒好菜,还派人送去了干净的衣物。 这些年来,陈宫在吕布帐下运筹帷幄,为吕布化解了无数危机。特别是在与曹军的对战中,陈宫的谋略总能让曹操感到棘手。 每当吕布军陷入困境时,总是陈宫的计策帮助他们突出重围。正是因为见识过陈宫的才能,曹操才会如此看重这位对手。 曹操深知,若是能够说服陈宫投靠自己,不仅能增添一位良才,更能减少一个强大的对手。这样的人才,值得他放下身段去争取。 曹操在营帐中,面对陈宫开门见山地说:"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在这个乱世之中,妻儿老小的安危往往是人最大的牵挂。 陈宫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多年前在成皋的那个夜晚。 那是陈宫第一次跟随曹操时的场景。当时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在逃亡路上投奔了吕伯奢。 吕伯奢是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按理说是最值得信任的人。然而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让陈宫彻底看清了曹操的本性。 曹操因为多疑,在深夜中杀害了吕伯奢全家。这种肆意杀戮的行为,与董卓的作风并无二致。 陈宫抬起头,直视着曹操的眼睛,说出了一句让曹操始料未及的话:"吾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 这句话直指曹操的软肋,揭露了他表面仁义实则残暴的本质。在陈宫看来,一个连至亲故友都能下手的人,绝不可能真正善待他人。 曹操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明白陈宫这番话的深意。陈宫不仅拒绝了他的招揽,更是当面指出了他的伪善。 这时的陈宫,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被曹操形象所吸引的年轻官员。多年的经历让他看透了曹操的本质。 在陈宫眼中,曹操与吕布虽然都不是完人,但吕布至少光明磊落。相比之下,曹操的虚伪和残暴更令人不齿。 曹操听了陈宫的话,故作悲伤地说:"我是真心想留你性命。"陈宫却报以冷笑,他太了解曹操的这套把戏了。 就在几年前,曹操也是用同样的手段收服了其他人才。表面上看似宽宏大量,实则处处设防。 陈宫清楚地记得,即便是对待关羽这样的忠义之士,曹操也始终保持着警惕。这种表里不一的作风,正是陈宫最为厌恶的。 陈宫临死前的那番话,让曹操的虚情假意彻底失去了意义。在场的众人都看出了曹操脸上的尴尬神色。 陈宫此时已经完全放下了生的执念,开始直白地揭露曹操的所作所为。他说:"布虽无谋,不似你诡诈奸险。" 这句话不仅道破了曹操收揽人才时的虚伪面具,更是让在场的其他将领看清了真相。曹操平日里最爱标榜自己爱才,但在对待人才时却又充满猜忌。 曹操站在高台上,看着下面的陈宫,表面上还在装出一副惋惜的样子。但在场的人都明白,陈宫此番言论已经断送了自己活命的机会。 回想起在下邳之战中,陈宫曾多次给吕布献上良策。若是吕布当时采纳了陈宫的建议,也许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陈宫对此也深感遗憾,他说:"恨此人不听吾言!若从吾言,未必被擒也。"这句话既是对吕布的埋怨,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在场的将领们都在等待着曹操的最后决断。曹操此时已经不再掩饰自己的态度。 对于曹操来说,陈宫的才能确实令人心动,但他的忠诚却无法得到保证。一个不肯臣服的谋士,只会成为日后的心腹大患。 正如当年陈宫离开曹操投奔吕布一样,这样的人一旦有机会,必定会再次背叛。曹操不能冒这个风险。 在权衡利弊之后,曹操最终决定处死陈宫。但为了维持自己爱才的形象,他还是做出了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曹操起身,假装悲痛地为陈宫送行。这种表演在陈宫看来显得格外可笑。
一直被神话的关羽原来是这样的
【1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