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以970亿美元收购OpenAI的举动堪称神来之笔。此前,OpenAI的私有化估值仅400亿美元。马斯克此举,犹如在棋局中落下关键一子。
特拉华州法院在并购竞标中,会适用所谓的“Revlon”规则。一旦董事会决定出售公司,其法定信托责任就转变为为股东谋求最高价格。但OpenAI的情况较为特殊,它起初是一家非营利组织,之后创建了营利性机构OpenAI LP来筹集资金,这种独特结构造就了一个法律灰色地带。
马斯克的出价,不只是单纯的收购OpenAI,更是在迫使OpenAI做出抉择。倘若OpenAI董事会考虑彻底转型为一家营利性公司,马斯克的报价就会使他们面临一种处境——必须像其他企业出售一样,依据“露华浓”规则将价值最大化。这是一招极具战略意义的棋,或许能揭示OpenAI究竟是依旧坚守使命,还是已然沦为遵循华尔街规则的又一家大型科技公司。这场博弈,才是真正的好戏。
马斯克在法律与道德层面,向OpenAI的领导层发起了挑战,检验他们的决策是契合最初愿景,还是受微软等投资者财务利益的驱使。
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和OpenAI董事会直接拒绝了马斯克的报价。但这种回应,引发的疑问远比给出的答案更多。要知道,他们或许有责任成立特别委员会,考量所有报价,并接受公开拍卖。如果OpenAI本就不是一家可被收购的公司,那为何要接受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而如果是可被收购的公司,又为何拒绝970亿美元的高价?无论如何,马斯克都将他们置于一个必须向他以及特拉华州衡平法院证明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