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个骗子坐在警察的审讯室中,面对警察的逼问,他却反问警察:“我不是少

自由的百灵鸟 2025-02-12 17:47:43

2013年,一个骗子坐在警察的审讯室中,面对警察的逼问,他却反问警察:“我不是少校吗?” 2013年3月的一个下午,北京市公安局某审讯室内气氛凝重。一位身材瘦削、面容疲惫的中年男子正襟危坐在审讯椅上,他就是刚刚被警方抓获的诈骗嫌疑人董宪维。审讯室里灰白的墙壁和明亮的日光灯将这位"军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映照得格外苍白。 办案警官将一叠厚厚的材料放在桌上,其中包括大量的报案资料、银行转账记录,以及十几份被害人的陈述笔录。警官开始逐一询问这些案件的细节,而董宪维的回应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他不承认自己是诈骗犯,反而一再强调自己的军方身份,甚至质问起警察来。 "我是军方的人,你们没有权限审问我。"董宪维的语气里充满了笃定,仿佛真的认为自己是一名现役军官。当警官出示他的假军官证时,他却说那是真证件。面对确凿的证据,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少校"身份,这种近乎荒诞的表现让在场的警官都感到不可思议。 随后的审讯中,警方调查发现,董宪维打着"军校招生"的旗号,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诈骗活动。他专门针对高考落榜或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家长,承诺可以帮助他们的子女进入军校深造。每个案件,他都会收取20万元左右的"办理费用"。据不完全统计,在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他骗取的金额已经超过了数百万元。 更令人惊讶的是,董宪维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骗子。为了伪装成军官,他购买了大量军事类书籍进行研读,还专门学习了社交礼仪和心理学知识。他的公司"军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也是精心设计的骗局一部分,通过这个平台,他在北京结识了不少商界人士,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在长达数小时的审讯中,董宪维始终沉浸在自己虚构的身份中无法自拔。他不断重复着自己的"军方背景",甚至详细讲述起自己"在部队的经历"。这种情况让办案警官意识到,这个骗局不仅欺骗了众多受害者,更可怕的是,这个骗子似乎已经欺骗了自己。 直到警方出示了他的真实身份证明,包括他1958年在农村出生的户籍资料,以及他早年的务工经历记录,董宪维仍然固执地维持着自己的说法。这种执着让人不寒而栗,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歧途,最终沦为一个连自己都骗过的骗子? 审讯室的时钟滴答作响,窗外的夕阳将最后一缕光线投射进来,映在董宪维那张写满疲惫的脸上。这个曾经让众多家长痛失血汗钱的"少校",终于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露出了他的真面目。然而,他的故事却远未结束,这只是一个关于自欺欺人的悲剧的开端。 回溯董宪维的人生轨迹,1958年,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虽然家境贫寒,父母依然省吃俭用供他上学,希望他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然而,面对课本时的董宪维总是心不在焉,整天想着逃避学习。 在学校里,他逐渐养成了投机取巧的习惯。有一次,他没完成作业,却装作胸有成竹的样子第一个交给老师。这个小小的"成功"经历,让他尝到了欺骗的甜头。此后,他在学校里经常用各种借口搪塞老师和家长,慢慢形成了一种投机取巧的处世方式。 初中毕业后,董宪维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怀揣着发财梦想南下广州打工。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没有任何技能的他只能从事最基础的体力劳动。在一次求职中,他误入了一个传销组织。与其他被困人员不同,董宪维在组织中如鱼得水,很快就成为了骨干成员。 这段传销经历虽然最终被警方查处,但对董宪维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服刑期满后,他并未悔改,反而从中得到了启发:只要包装得当,就能骗取他人信任。这个想法成为了他日后诈骗生涯的起点。 2003年前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董宪维听到有人谈论军校招生的话题。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开始精心策划自己的骗局。为了让自己的军官身份更加可信,他通过非法渠道办理了假军官证,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董大维",还购置了一整套军装。 不同于普通骗子,董宪维对角色的塑造异常用心。他购买了大量军事类书籍,研究军队制度、军衔等级和军事术语。同时,他还学习心理学和社交礼仪,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像一个真正的军官。在北京,他注册成立了"军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此作为行骗的平台。 董宪维专门针对高考落榜生的家长们,利用他们望子成龙的心理实施诈骗。他承诺可以帮助学生进入军校,每个案件都收取20万元左右的费用。这些家长们将他视为最后的希望,纷纷上当。 随着诈骗案件的增多,董宪维也越来越沉迷于自己的角色。他在商业场合自称少校,与人谈吐间处处显露军人作风,甚至在与真正的军官接触时也能应对自如。这种角色扮演最终让他走火入魔,直到在审讯室中仍然坚持自己的军官身份。 2013年,当警方最终收网时,董宪维的骗局轰然倒塌。然而令人震惊的是,他似乎已经完全相信了自己编织的谎言。在审讯中,他固执地坚持自己是军方人员,这种表现让办案人员都感到不可思议。

0 阅读:59
自由的百灵鸟

自由的百灵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