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生仅52天的婴儿被亲奶奶喂蜂蜜水,致使肉毒杆菌中毒,生命垂危进了PICU,奶奶:怕白开水没味,不甜! 最近,一条新闻冲上了热搜:河南一位奶奶在喂52天大的宝宝水时,觉得白开水“太寡淡”,就随手加了点蜂蜜,没想到,这一口“甜水”直接把孩子送进了PICU! 医生确诊孩子肉毒杆菌中毒,情况非常危险,差点连命都保不住。 这个新闻让不少新手爸妈瞬间炸锅:“现在居然还有人给婴儿喂蜂蜜?” 其实,蜂蜜水只是冰山一角,很多老人带娃的方式,看起来“经验丰富”,但实际上不少都是“坑娃”大招,只是过去大家不懂,没发现问题罢了。 比如:“不加盐没味道,宝宝不吃饭!” 很多老人做辅食的时候,喜欢往里面加盐、酱油,甚至一点点味精。理由是:“不放调料,饭太寡淡,宝宝肯定不爱吃!” 但事实上,1岁以内的宝宝根本不需要额外的盐!母乳和食物里本身就含有天然的钠,额外加盐不仅会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还可能影响他们未来的口味,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再如“摇一摇,宝宝睡得香!” 很多老人哄宝宝睡觉时,喜欢用力摇晃,甚至用小篮子、摇椅快速晃动,觉得这样能让宝宝更快入睡。可是,这种做法非常危险! 婴儿的头骨和大脑还未发育成熟,剧烈摇晃可能导致“婴儿摇晃综合症”,轻则影响智力发育,重则导致脑损伤,甚至死亡。 看到这里,你家有没有“中招”? 这些育儿误区,很多年轻爸妈已经避雷了,但一些老人仍然坚持“我们以前都是这样带大的,怎么现在就不行了?” 那么,该怎么跟老人沟通,让他们接受科学育儿呢? 让老人带娃,年轻父母既松了一口气,又操碎了心。明知道他们是好心帮忙,可一旦观念不合,就容易变成家庭矛盾。 面对这些冲突,硬刚只会适得其反,换个方法,才能让科学育儿落地,又不伤感情。 直接跟老人说“你这样不对”,大概率换来一句:“我们以前就是这么带大的,你不也长得好好的?”所以,不如让医生或专家“背书”。 比如去医院体检时,让医生顺便科普:“6个月以下不能喝水哦,奶奶记得帮忙注意下。”比起你苦口婆心,医生的话更有分量。 此外,也可以找专家视频让老人看看,甚至让亲戚朋友现身说法,让他们更容易接受。 带娃还要设定界限,老人是“帮忙”,但不能“全权负责”。 如果条件允许,工作日老人照顾,周末和下班后父母自己带,避免老人养成“全权带娃”的习惯,减少育儿冲突。 丈夫也应该充当婆媳之间的“缓冲带”,用更温和的方式沟通,比如“妈,医生说宝宝一岁前不吃盐,我们也试试看?”比直接否定更容易让人接受。 此外,让老人觉得自己在“帮忙”,而不是被“挑刺”。 比如换尿不湿的问题,不要说“妈,怎么还不给换?”可以改成“医生说勤换尿不湿能防止红屁屁,您帮忙一起注意下吧?”减少对抗情绪。 最后,抓大放小,安全、营养、教育这些大事必须坚持,但像衣服穿多穿少、哄睡方式等小事,没必要争个输赢,家庭和谐同样重要。 科学育儿不是否定老人的经验,而是在尊重中坚持正确的做法,让全家人一起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河南,出生仅52天的婴儿被亲奶奶喂蜂蜜水,致使肉毒杆菌中毒,生命垂危进了PICU
白薇说社会
2025-02-12 18:46:46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