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3月,苏联克格勃冲进格鲁乌少将波利亚科夫家中将其逮捕。 波利亚科夫1921年出生在乌克兰,父亲是一名会计。 年轻时参加了卫国战争,英勇善战,战功赫赫,战后顺利进入了苏联军事情报机构格鲁乌。 在那里,他接受了严格的训练,成为一名出色的情报人员。 1959年,波利亚科夫被派驻美国纽约的苏联驻联合国使团,负责搜集情报。 就是在这里,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悄然开始。 表面上,波利亚科夫是一名忠诚的苏联情报人员,但实际上,他主动联系了美国中情局,表示愿意为美国提供情报。 就这样,波利亚科夫开始了他长达25年的双面间谍生涯。 白天,他在驻联合国使团工作,搜集美国的情报;晚上,他秘密为中情局提供苏联的机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人怀疑他的真实身份。 在格鲁乌内部,波利亚科夫的工作出色,得到上级的赏识和信任。 他不断得到晋升,从一个普通情报人员,成为了格鲁乌的少将。 职位越高,他接触到的机密就越多。 这些机密,他都悄悄地交给了美国人。 波利亚科夫的双面间谍身份,就这样隐藏了25年之久。 没有人知道,在格鲁乌内部,有一个最不可能的"内奸",正在悄悄地出卖着苏联的情报。 直到1988年3月的那一天,克格勃闯进了他的家,这个秘密才最终被揭开。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波利亚科夫决定背叛自己的祖国,成为一名双面间谍呢? 故事还要从波利亚科夫的儿子说起。 波利亚科夫的儿子患了重病,苏联的医疗条件无法治愈,只有到美国才有可能得到有效治疗。 波利亚科夫向上级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将儿子送到美国接受治疗。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上级拒绝了他的请求。 儿子最终因病去世,这对波利亚科夫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从那时起,波利亚科夫对苏联体制内的腐败问题越来越不满。 他认为,正是官僚主义和腐败导致了他儿子的死亡。 这种不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深,最终导致他下定决心为美国效力。 除了个人的不满之外,波利亚科夫也逐渐看清了苏联体制的种种问题。 他认为,苏联的政治体制已经走到了尽头,而美国代表了民主和自由的希望。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希望能够为美国的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就这样,在个人悲剧和政治理想的双重驱使下,波利亚科夫成为了一名双面间谍。 他利用自己在格鲁乌的职务之便,不断为美国提供有价值的情报。 这其中,既有他个人对苏联体制的不满,也有他对美国政治理想的向往。 当然,叛变是有代价的。 波利亚科夫清楚地知道,一旦被发现,等待他的将是死刑。 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路。 在他看来,个人的生死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够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波利亚科夫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重要情报。 据统计,他提供的情报直接导致了150多名苏联特工被捕。 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纽约女间谍"多布诺娃上尉。 除了特工名单,波利亚科夫还向美国泄露了苏联反坦克导弹的技术机密。 这些情报在后来的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军借助这些情报,大量摧毁了伊拉克的苏制坦克。 波利亚科夫在缅甸仰光和中国担任武官期间,搜集了大量关于中国军事力量的情报。 这些情报也都源源不断地流向了美国。 苏联与中国关系恶化的重要情报,也被他拍照后交给了美方。 美国借此判断,中苏对抗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持续。 这些情报间接推动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出现破冰。 更令人惊讶的是,波利亚科夫甚至将苏联最高机密文件《军事思想-机密版》也偷偷交给了美国。 这份绝密刊物,详细记录了苏联军事战略思想的方方面面。 美国人借此了解了苏联对战争的谨慎态度,在与苏联的谈判中占据了上风。 然而,泄密的代价是惨重的。 尽管波利亚科夫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被一个叛变的中情局官员埃姆斯出卖。 埃姆斯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美国在苏间谍的名单,其中就有波利亚科夫。 1988年3月,克格勃闯入波利亚科夫家中,将其逮捕。 在克格勃的审讯下,波利亚科夫供认了自己为美国服务的全部经过。 同年,他被秘密处决。 至于他的尸骨被埋在何处,至今仍是一个谜。
为什么苏军在二战期间没有被德军耗尽人力? 实际上苏联已经接近枯竭了,不然他为
【41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