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要明白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 重温《六姊妹》时,我发现这部剧存在一个致命硬伤,那便是人物年龄设定与时代背景的严重脱节。
剧中提到妈妈出生于1936年,而大姐何家丽出生于1952年。假设妈妈1951年成婚,彼时她年仅15岁。但爸爸身为新社会外贸供销社的一员,按照当时规定,法定结婚年龄男性不得早于21岁 ,在新中国城市严格的户籍与婚姻登记管理制度下,这种年龄差距的结合是难以想象的,几乎没有可能获批。
再看奶奶这条人物线,妈妈比爸爸大3岁多,1952年结婚时妈妈19岁。在国家工厂工作的职工结婚,需向上级打报告批复,19岁的年纪,显然不符合当时的结婚规范。
有人或许会猜测妈妈是童养媳出身,但若是如此,爸爸的家庭成分大概率不会根正苗红,这在当时根本无法进入国营供销公司工作。到了1991年,剧中奶奶的身体依旧硬朗。从年龄推算,假设爸爸出生于1931年,依照民国女子16岁结婚的规定,奶奶大概率在1913年前出生,到1991年已近80岁高龄。在那个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这样的身体素质设定实在让人难以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