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中越边境冲锋陷阵的英雄,是荣获一等功的战士,一个选择却让他半生清贫只能靠打

右史纪炎 2025-02-14 15:22:14

他曾是中越边境冲锋陷阵的英雄,是荣获一等功的战士,一个选择却让他半生清贫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这位英雄叫做张志平,他的事迹要追溯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那一年由于越南政府的背信弃义,中方发动了这场持续一个月的中越战争,中越边境作为主战地,地形崎岖险峻而多山地,要想掌握主动权必须先攻占边境线上的最高点——老山主峰。 战前为了鼓舞士气,在动员大会上师长为大家购置了200口棺材,他说如果这200口棺材都派上了用场,那他这个师长也不做了。 此举点燃了战士们心中必胜的决心,我军士气大涨,战士们信心满满势必要打一场胜仗,活着凯旋! 然而战争始终是战争,必定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越南敌军在老山主峰埋伏了大量地雷和炸药,张志平和战友们别无他法,唯有冒死前进,背水一战。 为了找清楚地雷的位置给队伍开路,数名战士在这个过程牺牲,躯体被炸药炸得四分五裂。 张志平所在的五连副连长名叫张大权,张大权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为人英勇仗义,作为副连长他平时要照顾战士们的生活起居,每次打仗更是要冲在最前面,这次也不例外。 打上老山主峰之后战士们就要与敌军正面相抗,冲锋在前的张大权腹部被打中了一枪,肠子竟也顺着中弹的位置流出一米多长。 然而他也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在战火中忍着剧痛塞收好肠子顽强作战。 最终头部中枪而倒在了赛场上。 战争虽然在最后取得胜利,但是战友们的牺牲张志平看在眼里,心中的疼痛却久久不能痊愈。 战后表彰时,张志平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作为扛着炮火一马当先的战士,张志平当之无愧地获得了“一等功”荣誉称号。 但是,他却拒绝说这一战牺牲了那么多战友,他们连命都没了,也没拿到“一等功”,自己实在受之有愧。 然而“一等功”作为战争年代给有突出表现的战士的最佳表彰,不仅仅是荣誉的象征,还是转业后安排工作的保障,是一笔丰厚的奖金。 但是张志平不为所动,执意要将这个“一等功”让给其他战友。 张志平不居功自傲,退伍后,他实实在在地过上了普通的生活,靠打工、搬砖、扛水泥来维持家用,日子清贫但是也有滋有味。 如今几十年过去,他仍时常回忆起当年军马荣光的往事,想起那座炸药遍布的高山和在炮火中前进也在炮火中牺牲的战友。 张志平的老家在四川,而牺牲的战友们葬在当时的战地云南的烈士陵园当中。 他心中一直牵挂着战友,去墓前祭奠是他几十年来的心愿。 但是苦于攒不够路费迟迟未能实现,直到三十年之后,当年战场上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已经满头白发,他终于能提着张大权最爱喝的酒跨过几千里的路程对着墓碑尽诉想念。 皱纹横生的他对着墓碑上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不停哽咽。 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下次见却要跨过几千里路程,跨过漫漫三十年时光,也跨过生死隔着石碑对望。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评价张志平,那一定是勇敢、淡泊和忠义。 年少时从军作战不畏缩不退让,是为勇敢;拒绝一等功等于拒绝了全部触手可得的名利,是为淡泊;三十年后翻山越海迟来的祭奠和在冰冷墓碑前撒落的热泪,是为忠义。 但是他的爱国心、战友情,他的放弃和选择,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比功名利禄更加弥足珍贵。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右史纪炎

右史纪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