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核武器还要恐怖的女人!”1987年,祝学军在研发东风-17时,发现导弹在飞行

语蓉聊武器 2025-02-14 16:20:21

“比核武器还要恐怖的女人!”1987年,祝学军在研发东风-17时,发现导弹在飞行中,容易被美军雷达发现。不料,祝学军却说:“与其被动防御,不如制造一种隐形导弹!”此话一出,所有人都认为她异想天开,可之后祝学军的一番设计,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比核弹还可怕的女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世人们只知道,中国的“导弹之父”是钱学森,可是不知,中国还有一位“导弹之母”她就是后起之秀,祝学军。   说起来或许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祝学军,可这个名字在外国人眼里面,真的是比核弹还要可怕的存在。   自打1965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以来,中国就在国际上有了话语权,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然而,单凭核武器,是远远不够成为军事强国的,与其说这是一种武器,倒不如说是一种威慑工具。   总的来讲,一个国家的强弱,除了核武器,还是要看军事科技有多么发达,要看实力到底有多硬。   在当时,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可以说是在世界上一家独大了,军事实力也是出奇的强大。   在种种因素之下,中国开始选择以研发导弹设备为核心,不过当时要研发的导弹,可不是一般的那种,而是可以拐弯的。   因为美国在当时,已经开始了使用雷达来拦截导弹,按照他们的科技发展水平,可以说任何导弹只要朝着美军发射,将会无所遁形。   为了解决这一办法,东风-17系列的研究,就被提上了征程,按照钱学森院士的说法,那就是研究一颗可以拐弯的导弹,让美军发现的了,但是无法拦截。   不过在当时,中国还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技术,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让导弹拐弯。   然而就在众位科学家们议论纷纷,讨论着该如何让导弹进行转弯的时候,一位后起之秀科学家,提出了一件建议。   与其是让导弹拐弯,何不让导弹隐身,不被雷达检测到呢?说这句话的正是祝学军   说干就干,当时包括钱学森在内,不少导弹科学家们,开始按照祝学军想法,帮助导弹穿上一层隐身外衣。   这一想法,如果被实现,那么无疑中国所有的导弹将会达到隐身的效果,这样一来,美国的反导弹雷达,几乎就派不上用场了。   在当时,数位科学家夜以继日的研究这项技术,一张张的草稿图被创作出来,一遍遍的手工计算火药数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导弹技术也开始逐渐显现雏形,在研发东风-17导弹的时候,祝学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因为祝学军在钱学森院士的理论基础上,再次提出了“乘波体”设计,这无疑是令导弹的威力,更上一层楼、   祝学军提出的这种设计,几乎就是为超高音速飞行设备量身定做的,仅仅靠着激波的压力,就可以产生升力,从而达到一个超音速的水平。   当时,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东风系列在当时,最强的一款导弹东风-17横空出世,这款导弹属实是令美国都不由的感到威胁。   因为东风-17,不仅仅是利用了乘波体设计,以及做到了隐形,而且还加入了钱学森的弹道导弹技术,可想而知放在当时,到底有多么的耀眼。   毫无疑问,在这款导弹的研发中,祝学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被国人们亲切的评价为中国导弹之母。   而当时祝学军才47岁的年纪,在刚接触东风-17的研究时,他不过才25岁的年纪,能在一群向钱学森这样的老前辈之中脱引而出,已经算得上是后起之秀了。   正是因为祝学军,中国才攻克了一项世界难题,令导弹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她当之无愧为“导弹之母”。   那么到最后,你们了解,为什么外媒曾评价,她比核武器还要可怕了吗?因为当时这项技术,足以令美军反导弹雷达陷入瘫痪。   这就是祝学军,也是中国的骄傲。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巾帼英雄】中国科学院院士 “导弹之母” 祝学军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0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