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20年,45岁的乾隆突然遇到猛虎袭击,一名侍卫在危急关头救下了他。当被问及想要什么赏赐时,这名侍卫却满脸羞涩地说道,“陛下,臣想要令妃身边服侍的‘胖宫女’作为赏赐!” 清朝乾隆年间,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出现了一位传奇人物——海兰察。在那片广袤的草原上,幼年的海兰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他的父亲在他年幼时就离开了人世,只留下母亲含辛茹苦地独自抚养他长大。在草原上,生活的重担压在这对相依为命的母子身上。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年少的海兰察选择去当地一户大户人家放牧。这份工作让这个草原少年开始展现出不同寻常的天赋。 在广阔的草原上,海兰察练就了出神入化的骑射本领。他那魁梧的身材和敏锐的双眼,让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牧人。 大户人家很快注意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少年。在一次夜晚的巡视中,主人发现一只老虎正在牧场安睡,而第二天海兰察却说自己一直在守护牧场。 这件看似神秘的事情在草原上传为佳话,主人更是认定海兰察是个有大本事的人。临别时,主人特意赠送了他一匹骏马作为礼物。 1755年,一场改变海兰察命运的战事爆发了。清朝向准格尔部发起进攻,他所在的部落被征召入伍。 在这场战争中,海兰察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他凭借精湛的骑射技艺,在一次正面交锋中成功射杀敌军首领。 这一战功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注意。当海兰察随军觐见乾隆时,皇帝亲自赐予他"额尔克巴图鲁"的荣誉称号。 乾隆更是破例命令画师为这位草原勇士画像,并将其列入紫光阁功臣之列。这在当时是极其罕见的殊荣。 紧接着,海兰察被调入镶黄旗,并被提升为三等内廷侍卫。从此,这位草原上的少年正式踏入了紫禁城的深宫。 乾隆二十年,正值盛夏时节,皇帝决定在木兰围场举行一场盛大的围猎活动。这是清朝统治者的传统,也是展示骑射功夫的重要场合。 围猎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是清朝彰显其满族骑射传统的重要仪式。每年的围猎都会吸引大批朝廷重臣参与,成为一场规模宏大的盛会。 乾隆对骑射运动有着特殊的热爱,这源自他的满族血统和祖先的游牧传统。在他四十五岁那年的这场围猎中,乾隆显得格外兴致高昂。 木兰围场位于热河附近,占地广阔,风景秀丽。这里不仅是皇家狩猎的专属场所,也是训练军队的重要基地。 按照惯例,围场内的猛兽都经过严格筛选和控制,以确保皇家成员的安全。然而这一天,意外还是发生了。 乾隆带领一队侍卫深入围场,海兰察作为贴身侍卫紧随其后。当时的天气晴朗,看起来是个适合狩猎的好日子。 就在乾隆专注于寻找猎物的时候,突然从附近的草丛中窜出两只体型巨大的吊睛虎。这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这两只猛虎显然没有经过驯化,它们的出现打破了围猎场的安全防护。乾隆立即抽出弓箭,准备应对。 当乾隆射出第一箭时,两只老虎却迅速隐入茂密的草丛中。这种情况下,猛虎往往会伺机发动更危险的突袭。 果然,就在乾隆略微放松警惕的瞬间,两只猛虎突然从他的背后发起攻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海兰察展现出了惊人的身手。 只见他快速拉开硬弓,在电光火石之间连射两箭。每一箭都准确命中目标,将两只猛虎当场射倒。 这一切发生得如此迅速,以至于其他侍卫还没来得及反应。海兰察随即护送乾隆撤离危险区域,确保万无一失。 在救驾之后,乾隆立即表示要重重赏赐海兰察。面对皇帝的慷慨,这位来自草原的勇士却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请求。 他向乾隆请求赐予一名在令妃身边服侍的胖宫女。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在当时的朝廷上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在清朝宫廷中,获得军功后请求封赏官职、头衔或者财物都是常见的选择。但海兰察的这个请求,展现出他与众不同的智慧。 这个请求看似不合常理,实则暗含深意。在宫廷中,向皇帝索求后宫女眷是一件极其敏感的事情。 海兰察选择了一名普通的胖宫女,而不是请求更高的官职或者更多的赏赐。这个选择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他的立场。 乾隆欣然应允了这个请求,并对海兰察的表现极为赞赏。从此之后,海兰察的仕途更是平步青云。 在随后的岁月里,海兰察被派往多个重要战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平定缅甸入侵西南边境的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海兰察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他带领军队击退了缅甸军队的进攻,成功稳定了边境局势。 紧接着,他又参与了收复大金川的战役。这是清朝在西南地区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 在这些战役中,海兰察始终保持着出色的战绩。他的画像四次被列入紫光阁,这是清朝对功臣最高的褒奖。 乾隆最终将海兰察封为一等超勇公,这个封号在清朝武将中极为罕见。他被乾隆称为"武臣之冠",充分显示出皇帝对他的器重。 1793年,海兰察在一次平叛返京的途中不幸染病。尽管有御医专门诊治,但最终仍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立燕王朱棣为太子?原因很简单,朱棣不配宗法制的核心
【10评论】【2点赞】
爱来无油
满清误我中华一千年,别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