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年,李成器哭着辞让太子,对父亲李旦说:“儿臣寸功未立,父皇立儿臣恐怕天下和群臣都不服,儿臣认为应立有功于社稷的三弟平王。”李旦无奈,也知道儿子的心思,便问:“你是朕的嫡长子,六岁立为太子,现在立你难道不合祖制吗?” 公元679年,也就是唐高宗调露元年,相王李旦的正妃刘氏生下了一名皇子。当时唐高宗正在位,这位刚出生的皇孙就被赐名李成器,封为永平郡王。 在这位皇孙诞生的前几年,朝廷经历了多次巨变。武则天从普通的才人成为了皇后,手握大权遥控朝政大事。 李成器出生时,他的父亲李旦只是一位相王,而他的伯父李显则已被立为太子。不过历史的风云变幻总是难以预料,这个看似平静的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了。 五年后的684年,新即位不到两个月的中宗皇帝李显因为要任命岳父为宰相,触怒了太皇太后武则天。武则天一怒之下,将李显废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帝。 这一年,年仅六岁的李成器被立为太子,他的母亲刘氏也被册封为皇后。然而这个皇位和太子之位都带着武则天的影子,李旦虽为皇帝,却只能被囚禁在寝宫之中。 到了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建立周朝。李旦被贬为皇嗣,为求自保不得不改姓武氏。李成器也从太子变成了皇孙,与兄弟一同被赶往封地。 这一年,李成器离开了长安城,开始了他的流徙生活。在这个年幼的皇孙心中,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眼前发生的一切变故。 然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公元693年,一场由武则天宠婢韦团儿挑起的祸事,彻底改变了李成器的人生轨迹。 韦团儿因为勾引李旦未遂,恼羞成怒之下诬告刘皇后和窦德妃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武则天不经审问,便秘密处死了这两位妃子。 这场无妄之灾,让年仅十四岁的李成器永远失去了母亲。刘皇后的尸骨被秘密处置,无人知晓葬在何处。 李旦因为惧怕武则天,对两位妻子的死讳莫如深。朝中上下,无人敢过问此事。 武则天建立周朝后,李成器的身份从太子降为皇孙。在这段时期,他与其他皇子一同被迫离开洛阳,前往各自的封地。 随着时间推移,武则天逐渐意识到自己年事已高,开始考虑传位问题。在权衡再三后,她选择将李显召回身边,恢复其太子之位。 公元705年,一场由张柬之等人发动的政变,改变了局势。张易之兄弟被杀,武则天被迫让位,李显重登大宝,史称中宗。 中宗复位后,特意晋封李成器为蔡王,食邑增至七百户。面对这份封赏,李成器却主动请辞,表示自己才能不足,难以承担如此重任。 然而朝廷的动荡并未就此平息。公元710年,韦后与其女安乐公主密谋杀害中宗李显,意图效仿武则天垂帘听政。 韦后先是立李显的儿子李重茂为皇帝,并让李旦担任太尉辅政。但她很快就罢免了李旦的职务,还打算除掉李旦和太平公主。 正当危急时刻,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率领禁军发动政变。他们诛杀韦后及其党羽,迫使李重茂让位给李旦。 这场政变的胜利,让李旦重新登上帝位。李隆基因平定祸乱的功劳,被封为平王,掌管禁军,而李成器则被封为宋王兼左卫大将军。 当朝廷讨论立储问题时,大臣们各执己见。一边是嫡长子李成器,一边是平定祸乱有功的李隆基。 正在众人犹豫不决之际,李成器想到了历史上的前车之鉴。唐朝开国以来,太子之位历来多事。 建成太子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杀,太宗的长子承乾太子被废,高宗的太子李忠被贬,中宗的太子重俊也遭废黜。这一个个血的教训,让李成器看清了太子之位的凶险。 于是,李成器在朝堂之上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天下太平的时候应该先立嫡长,天下不安的时候则应该先立有功之人。 这番话既合乎情理,又显示出他对时局的清醒认识。当时正值朝廷初定,百废待举,确实需要一位有能力的储君主持大局。 公元712年,李旦以避祸为由将帝位传给李隆基。此时的朝廷中,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日益加深。 在这样的局势下,李成器选择了一条与政治保持距离的道路。他不再过问朝政,而是将精力放在了诗文创作上。 每天,李成器都与文人雅士交往,在诗词歌赋中寻找乐趣。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远离权力的态度,他还做出了一些看似有损身份的举动。 公元713年,一场新的政治风暴席卷朝廷。李隆基以谋反罪名诛杀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一举铲除了最大的政敌。 这场清洗波及范围很广,连太平公主的姑家兄弟也未能幸免。在这场政治风暴中,李成器因为早早选择了退让,得以平安度过。 从此以后,朝中大权完全集中在李隆基手中。李成器更加谨慎,主动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李宪,以示与过去的一切划清界限。 不仅如此,李隆基在享用贡品时,只要遇到美味佳肴,必定会派人送一份给李成器。这些细节都表明了兄弟之间的和睦关系。 公元742年,李成器在平静中离世,享年六十三岁。李隆基对这位主动让位的兄长至死不忘。 在李成器去世的那天,虽然天降大雨,李隆基仍然亲自为兄长抬灵,并命令儿子李潭在泥泞中陪送十多里。这份兄弟情谊,在历史上留下了动人的一笔。 李隆基还特意追封李成器为让皇帝,其妻为让皇后。
710年,李成器哭着辞让太子,对父亲李旦说:“儿臣寸功未立,父皇立儿臣恐怕天下和
甜蜜游记
2025-02-14 19:01:25
0
阅读: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