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8月,韩练成在何应钦要对他下毒手之际,乘坐关麟征的车离开南京。 到苏

长江有大中 2025-02-15 01:25:10

1948年8月,韩练成在何应钦要对他下毒手之际,乘坐关麟征的车离开南京。 到苏州后,关麟征突然喊肚子疼,去医院治疗,韩练成趁机离开,去了上海。 彼时,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掌握了韩练成在一年多前的莱芜战役中,故意脱离所指挥的46军,使该军群龙无首,跟着李仙洲集团一起覆灭的证据。 杜聿明到南京后,向何应钦反馈了相关情报,何应钦说:“我对韩练成早有怀疑,可惜总统不听,还是相信他,你这次有无确凿的证据?” 杜聿明说:“46军的一个被俘的团长,不久前跑了回来,我有他的口供。” 何应钦说:“单凭这个人的口供不足以让总统相信,这样,我们把报告递上去,然后找个机会把韩练成抓捕审问。” 蒋介石看了何应钦、杜聿明的报告后,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一方面,杜聿明的报告确实让他起了疑心;另一方面,韩练成虽是杂牌出身,但在中原大战中对蒋介石有“救驾之功”,加之一向表现不错,蒋介石对他的信任程度不亚于黄埔将领。 最终,蒋介石决定暂时相信韩练成,但又指令何应钦、杜聿明可继续搜集证据,若有实证,再行报告,决定是否抓人。 在这场围绕韩练成的阴谋较量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剖析其背后的复杂局势与各方势力的博弈。 韩练成的处境与策略 韩练成作为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其身份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他深知自己的处境危险,因此一直小心翼翼地掩藏着自己的真实身份。 在察觉到何应钦与杜聿明对自己展开调查后,韩练成迅速做出反应,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巧妙地布置了一系列应对之策。 他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实际上却在暗中搜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同时也在积极寻找脱身的机会。 韩练成深知,在这场较量中,时间就是生命,他必须争分夺秒,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何应钦与杜聿明的阴谋 何应钦与杜聿明作为国民党内部的高级将领,他们对韩练成的怀疑并非空穴来风。 莱芜战役中,韩练成所指挥的46军突然群龙无首,跟着李仙洲集团一起覆灭,这其中的疑点实在太多。 而杜聿明掌握的那个被俘团长的口供,更是让他们对韩练成的怀疑达到了顶点。 然而,他们也知道,仅凭这些证据,还不足以让蒋介石相信韩练成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 因此,他们决定继续搜集证据,同时也在暗中策划着一场对韩练成的抓捕行动。 他们希望通过这次行动,彻底揭露韩练成的真实身份,从而为国民党清除一个潜在的威胁。 蒋介石的犹豫与权衡 蒋介石在接到何应钦与杜聿明的报告后,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一方面,他对韩练成的信任程度不亚于黄埔将领,毕竟韩练成在中原大战中曾救过自己的命;另一方面,杜聿明的报告又让他对韩练成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在这种矛盾的心理驱使下,蒋介石决定暂时相信韩练成,但同时指令何应钦与杜聿明继续搜集证据。 他深知,在这场较量中,自己必须保持冷静与理智,不能被一时的情绪所左右。 只有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他才能做出最终的决断。 更深层次的阴谋 然而,在这场较量中,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阴谋。 国民党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试图在这场政治博弈中占据上风。 何应钦与杜聿明对韩练成的怀疑与调查,或许并非仅仅出于对国民党的忠诚与对共产党的仇恨,更可能是出于对自己政治利益的考量。 他们希望通过这次行动,不仅能够揭露韩练成的真实身份,更能够借此机会打击自己的政敌,从而在国民党内部树立自己的威望与地位。 而韩练成作为中共地下党员,其身份一旦暴露,也将对共产党的地下工作造成巨大的损失与打击。 因此,在这场较量中,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试图在这场政治博弈中占据上风。

0 阅读:767

评论列表

浪子abc123

浪子abc123

5
2025-02-15 19:59

垃圾文章

飘零江湖

飘零江湖

2
2025-02-15 10:18

叛徒奸细

猜你喜欢

长江有大中

长江有大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