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鲁南铁道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甲级抗日英雄徐广田因嫌官小而脱离部队,就在组织打算重新安排其职位时,他却叛变投敌了! 1938年的华北大地,日军已经控制了大部分铁路线。在山东鲁南地区,一支特殊的抗日武装力量正在悄然崛起。 这支队伍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铁道游击队,他们选择在铁路沿线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日军为了加强在华北的统治,需要通过铁路运送军用物资和人员,这使得铁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 铁道游击队成立之初只有十几个人,他们都是在铁路沿线生活的老百姓。这些人当中,有原来的扳道工、煤矿工人,也有在铁路上讨生活的普通劳动者。 1939年,在鲁南军区的直接领导下,洪振海和王志胜开始组建情报战组织。他们以义和炭场为掩护,开展对日军的情报侦查工作。 1940年1月25日,鲁南军区正式成立铁道大队,洪振海任大队长,王志胜任副大队长。一个月后,杜季伟被任命为政委,铁道游击队的领导班子正式形成。 在铁路沿线,这支队伍逐渐发展壮大。他们采用游击战术,专门打击日军的运输线。他们爬火车、炸桥梁、偷袭敌营,成为了日军的心腹大患。 日军为了形容这支神出鬼没的队伍,给他们起了个外号叫"飞虎队"。这个称呼既体现了铁道游击队的作战特点,也反映出日军对这支队伍的忌惮。 铁道游击队不仅仅是一支破坏日军运输线的武装力量,更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重要后勤保障。他们通过打击日军的运输,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医疗物资。 这些物资都会被送往八路军和新四军,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在鲁南军区的领导下,铁道游击队逐渐成为了一支正规化的军事力量。 到1943年,铁道游击队已经发展到300多人。他们不仅在人数上有了显著增长,战斗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1943年的夏天,山东军区在滨海抗日根据地的莒南坪上村召开了一次全省战斗英雄模范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铁道游击队的徐广田被授予"甲级战斗英雄"的称号,这是对他过往战功的肯定。 这个荣誉的分量很重,在当时的抗日军队中,能获得"甲级战斗英雄"称号的战士并不多。徐广田的英雄事迹还引起了军旅作家刘知侠的关注,他专门采访了徐广田的战斗经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广田对自己连长的职务越来越不满意。在他看来,自己立下了赫赫战功,理应获得更高的军职。 1944年,组织上考虑到徐广田的表现和贡献,准备提拔他担任营长。这个消息本应该让徐广田感到振奋,但事态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就在组织准备下发任命令的时候,徐广田突然失去了联系。部队派人四处寻找,却始终找不到他的踪迹。 后来真相大白,原来是有叛徒看准了徐广田的虚荣心理,专门接近他并进行蛊惑。这些叛徒向徐广田描绘了投敌后的"美好前景",试图动摇他的立场。 在叛徒的引诱下,徐广田最终做出了背叛革命的选择。他没有等待组织的任命,而是投靠了日本人。 令人讽刺的是,日本人并没有给徐广田太高的职务,只是让他担任了一个特务连的连长。这个职务,甚至还不如他在铁道游击队时的待遇。 徐广田的叛变,给铁道游击队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作为一名曾经的甲级战斗英雄,他掌握着队伍的不少情报信息。 相比之下,同期的其他战友如刘金山、王志胜等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坚持战斗。他们没有被个人得失所困扰,而是把革命事业放在了首位。 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此时的徐广田,已经完全沦为了日本人的走狗。他不但背叛了自己的战友,也辜负了组织对他的信任。 这段历史,成为了铁道游击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污点。徐广田从一个受人尊敬的战斗英雄,变成了人人唾弃的叛徒,这种转变令人唏嘘。 在徐广田选择投敌叛变的同时,他的战友们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这种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出徐广田选择的错误。 铁道游击队的大队长刘金山,在解放战争中继续建功立业。他带领部队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最终升任为35军副团长。 到了1955年,刘金山被授予上校军衔,后来又晋升为大校。他的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奋斗,最终获得了组织和人民的认可。 另一位重要人物王志胜,在抗战胜利后选择了转业。他到鲁南铁路局工会工作,为铁路事业继续发光发热。 还有铁道游击队的副大队长赵永泉,他在1943年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为了保护战友突出重围,他在战场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些革命战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就一定能够获得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他们的事迹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相比之下,徐广田在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就被抓获。考虑到他投敌后并没有做出太多恶行,法院最终只判处他两年有期徒刑。 但是徐广田并没有很好地把握这次机会。在服刑结束后,他也没能重新融入社会。 到了20世纪60年代,徐广田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他的结局,与那些坚持革命到底的战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1945年,鲁南铁道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甲级抗日英雄徐广田因嫌官小而脱离部队,就
雾隐轻语者
2025-02-15 18:07: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