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导演饺子为何片尾要特别鸣谢万籁鸣?
万籁鸣(1900—1997)被称为“中国动画之父”,主要源于他在中国动画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和深远影响。以下是几个关键原因:
1. 中国动画的先驱者
万籁鸣与弟弟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合称“万氏兄弟”)是中国动画的奠基人。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动画几乎空白,他们通过自学和实验,独立探索动画制作技术。1926年,他们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开启了中国动画史的新篇章。
2. 创作亚洲首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1941年,万氏兄弟推出《铁扇公主》,这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80分钟),比日本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早十余年。影片改编自《西游记》,运用了传统绘画和皮影戏元素,技术上也尝试了多层摄影等创新手法。该片不仅在国内轰动,还影响了日本动画的发展,手冢治虫曾坦言受其启发。
3. 民族风格的开创者
万籁鸣1961年执导的《大闹天宫》(上集1961,下集1964)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影片将京剧脸谱、水墨山水、传统戏曲配乐等元素融入动画,塑造了极具东方美学的“孙悟空”形象。这种“中国学派”风格成为后来国产动画的美学标杆,并赢得国际赞誉(获多项电影节大奖)。
4. 推动动画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万氏兄弟在资源匮乏的民国时期,发明了“土法动画”技术,如用透光台逐帧拍摄、以赛璐珞片分层绘制背景等。万籁鸣还注重动画的教育功能,通过作品传递反抗精神(如《铁扇公主》隐含抗日主题)和文化自信。
5. 精神激励与行业影响
万籁鸣的坚持与创新精神激励了数代中国动画人。他晚年仍致力于动画教育,培养人才。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学派”动画在20世纪蜚声国际,至今被视为文化瑰宝。
总结:万籁鸣不仅开创了中国动画的技术与艺术体系,更通过作品将传统文化转化为世界语言,奠定了中国动画的民族身份。他的成就超越时代,故被尊为“ 中国动画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