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到平壤之战时,清军的35门火炮之中有6门是格林炮。格林炮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并非大炮,而是美国人理查德·加特林在1861年研制的旋转式多管机枪,一般称之为加特林机枪。加特林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款实用性较强的连发武器,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就因为火力强大给各国军事观察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很快被很多国家引进、仿造,远在亚洲的清政府和日本也不例外。 清政府引进加特林机枪目前最早的记录,是1874年李鸿章上书建议购买加特林机枪。1881年开始,金陵制造机开始仿造,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尝试自造机枪。之后四川机器局等军工企业也纷纷仿造,加上外购的加特林机枪,到甲午战争前,清军装备的加特林机枪数量已经颇为可观,在镇压农民起义和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事变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而日本购买加特林机枪的历史更早。在倒幕运动兴起以后,德川幕府和倒幕势力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大家纷纷从欧美购买武器加强自身军备,因此很多军火商都云集日本。其中1868年时,一个美国军火商就带去了了3挺M1862式加特林机枪,试图卖给幕府。说起来德川幕府对这种火力强大的武器还是挺有兴趣的。只是这位黑心的军火商开出了8000美元的高价——这个价格足够购买200支新式的后膛枪,这让财政不是很富裕的德川幕府无力承担。 不过这位军火商也没白跑,亲幕府的长冈藩家老河井伸之助也对加特林机枪产生了兴趣,并且变卖家产买下了其中的两挺。在倒幕派击败幕府掌权后和亲幕府各藩的战争中,河井伸之助亲自操作加特林机枪打得维新军人仰马翻,直到河井伸之助被流弹击中重伤,机枪哑火以后,维新军才得以击败长冈军。 另外倒幕以后新政府的“甲铁”号铁甲舰也装备有加特林机枪。宫古湾海战中旧幕府舰队意图以跳帮战术夺取“甲铁”号铁甲舰,结果遭到加特林机枪痛击,伤亡惨重,大败而走。 只是虽然在倒幕战争中加特林机枪显示了其威力,可在明治维新开始建立新式陆军时,加特林机枪却遭到了冷遇,未能被日本陆军采用。 日本放弃加特林机枪的原因很简单,尽管加特林机枪的威力强大,对付进攻中的步兵效果极佳。可毕竟它只是机枪,子弹的威力有限,对付工事中的敌军杀伤力有限。而日本陆军强调进攻作战,这种情况下野战炮作用更大。而且加特林机枪价格过于昂贵,财政并不富裕的日本政府最终决定舍弃。
1979年,谅山前线指挥部内,电话听筒里传来许世友将军的怒吼:“赶紧释放越军战俘
【13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