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一节课,耗费了至少八个小时! 作为同行,你是不是觉得有以下几种可能? 1、说这

锦书评文化 2025-02-16 23:02:34

备一节课,耗费了至少八个小时! 作为同行,你是不是觉得有以下几种可能? 1、说这话的人在吹牛? 2、这人是个新手教师? 3、他(她)带的是研博?要讲的内容很高深? 4、这是要上公开课赛教课之类? 5、这人是不是很笨? 恭喜你,猜对了,但只猜对了一点—— 这个人确实很笨。 这个笨人就是我。 但是,我不是新手教师,1992年大学毕业,即将33年教龄。我也不是要上什么公开课赛教课之类,普普通通的开学第一节课。 当然也不是教授之类,不过一个普通高中教师,。 实际备课时间,比八个小时只多不少,因此,我也没有吹牛。 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凡事先从自身找原因,说一下主观因素。我刚才就承认了我笨,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现自己的阅读归纳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等都在退化,以至于区区一节课的内容,我硬是经过了以下这些步骤: 1、阅读教材,阅读教师用书; 2、关于课件:经过挑选下载了四个课件——继续比较筛选——整合修改二次加工课件——定稿; 3、从小red书上学习研究同行关于本课的笔记,并把一些补充内容誊抄在课本上; 4、网上找到了一个老师的微课视频,觉得挺不错的,认真观看了两遍; 5、上课前,又把讲课思路图在草稿纸上细细梳理了一遍(脱稿)。 然后、说一下客观原因。 今年讲的是《法律与生活》,还是三十年前大学学过。新高考新教材新内容,从教三十年从未讲过。所以先自学之后才能讲,因此耗时比较长。 还有就是教材的编排,其实还是有些凌乱的。比如讲到民法的时候,就出现了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但是解释却是在讲到民事法律关系时课本上才出现,这就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和自己组织教学的情况,来设计课堂编排。 再比如,民事权利明明在前面已经出现,可是在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的最后才出现内容,还不是正文部分。 同样,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三种情况感觉放的位置也不合适。 内容看会了弄懂了,还要做题,法律题处处都是埋伏,一不小心就掉沟里,也是费时间费脑子的事啊! 综上,一大把年纪了却偏偏遇到了新教材新内容,还是硬骨头,唉,说多了都是一个字: “累”啊!

0 阅读:50
锦书评文化

锦书评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