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定律放缓叠加端侧AI驱动,热管理行业大有可为。随着芯片制程向更极限推进,晶体管密度的增速显著放缓,单晶体管功耗不再下降。AI时代,云侧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DeepSeek加速端侧AI落地,单芯片性能增长以片上晶体管数目增长为基础,跟不上算力需求增速,必然导致芯片等硬件“以量换性能”;单晶体管功耗不再下降,片上晶体管数目增加,必然导致单芯片功耗增加。芯片内核的发热路径是:核心→封装表面→PCB→空气,热管理的应用领域广泛。我们建议关注处于狭小空间限制下的芯片级、手机散热以及功耗高的服务器/机柜级散热。
芯片散热:芯片功耗增大叠加国产厂商自研趋势,未来成长空间广阔。随着芯片性能提升,电子元器件的发热密度越来越高。金属散热片适用于FC封装,可直接贴附在芯片表面提高散热效率,替代传统的环氧树脂塑封。市场过去被国外厂商垄断,芯片自研趋势下国内厂商加速突破。
终端散热:摩尔定律放缓叠加端侧AI,散热产品有望迎来量价齐升。传统手机散热主要采用石墨散热。随着智能手机开启AI时代,在摩尔定律放缓的背景下,VC均热板的渗透率逐渐增加。苹果今年也将首次使用VC,成为重要的边际催化。
服务器散热:数据中心液冷行业受政策和需求双重驱动,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双碳”形势下液冷技术能降低能耗满足PUE的要求,适用于高功率密度机柜。目前冷板式液冷方案的行业成熟度最高。越来越多的液冷生态链厂商正推动行业标准化,液冷数据中心成本不断下降,产业化进程加快。
汽车散热:智能驾驶驱动热管理方案升级,看好乾崑智驾星辰大海。随着智能驾驶等级从L2向L3、L4迭代,高性能计算平台的算力及散热需求显著增加。散热方案需逐渐从自然散热、风扇散热向水冷散热过渡。华为乾崑深度赋能车企,搭载量超过50万辆。今年是华为乾坤智驾的大年,看好热管理未来空间广阔。
产业链相关标的:1)芯片散热标的,鸿日达;2)手机散热标的,捷邦科技、苏州天脉、思泉新材、领益制造、中石科技;3)服务器散热标的,英维克、飞荣达、高澜股份、曙光数创、申菱环境、中航光电;4)汽车散热标的,贵航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