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一名卧底警察受邀参加颁奖典礼,没想到主办方突然切换到直播,致使其身份

哄动这史记 2025-02-17 07:59:24

1992年,一名卧底警察受邀参加颁奖典礼,没想到主办方突然切换到直播,致使其身份曝光。毒贩开出200万悬赏,悬命追捕这位缉毒警察。   云南边境一直以来都是个充满着各种不安因素的地区,除了要面对他国对于我国领土的侵犯,那里还是毒贩的天堂。   新中国成立之后,好不容易稳定了边境问题,但毒品却在那里肆虐起来,这让国家很快意识到打击贩毒集团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1957年出生的陈新民,从小便有着一颗匡扶正义的心。25岁那年他如愿参加公安工作,当得知国家正在组建缉毒大队,陈新民便主动请缨,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缉毒警察。   从那之后,陈新民的人生便有如睡在了悬崖边,随时与危险相伴。   众所周知,缉毒警察的身份大多都是需要保密的,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深入贩毒集团的内部,同时保护自己以及亲属的安全。   而在担任缉毒警察期间,陈新民就多次靠着自己杰出的能力,潜伏在毒贩内部。   1989年他就成功破获了“3·17”、“8·15”两起特大贩毒案,合计缴获毒品一万两千多克,抓捕了五名毒贩,记两次三等功。   第二年年底,陈新民又再次破获“11·6”特大武装走私贩毒案,再次荣立三等功。   在他奋斗在缉毒一线的十四年里,曾经五十多次卧底打入贩毒集团内部。他和毒贩同吃同睡,曾经数次被枪指着头,还差点染上毒品。   但面对这些危险,陈新民却从不畏惧,从他选择成为缉毒警察那天开始,他早已将生命交给了国家。   陈新民的缉毒生涯里,参与破获了毒品案件一千两百余起,抓获毒贩两千多名,缴获毒品超过十吨。而这些数字背后,都是他用身上一道道伤痕和无数次生死关头换来的。   而面对这些数字,陈新民却说,他们缉毒,不是为了抓多少人,而是为了救多少人。   当时陈新民在边境村寨走访时,发现了一名年仅十几岁的吸毒少年,但他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将他抓回去,反而是耐心的劝导,还为其联系了戒毒所,帮助他进行戒毒治疗。   三年之后,这位少年也成功戒去了毒瘾,重新回到了社会,正是因为陈新民一次次的鼓励,他的人生才没有彻底完蛋。   然而让陈新民没想到的是,他那么努力的抓捕毒贩,拯救那些被毒品迫害的人,自己十三岁的亲外甥却染上了毒瘾。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一次电视台的失误说起。   1992年,陈新民被公安部、中宣部等单位评为了“中国十大杰出民警”。当时要举办颁奖典礼,将会在电视上播出,而他是新中国第一个公开受到表彰的缉毒警察。   众所周知,作为缉毒民警,身份是非常敏感的,样貌更是不能出现在荧幕上的。但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这个意识并不高。   于是在颁奖典礼进行时,并没有给陈新民的面部打码,使他毫无保留的曝光在电视上。   在他身份曝光之后,就有一名境外毒枭放话,表示要出200万悬赏他的项上人头。   他的妻儿都曾遭到过跟踪和恐吓,为此他不得不和妻儿分开,并且还安排了民警对他们进行秘密保护。   然而那些丧心病狂的毒贩并没有就此罢休,反而将注意力转到了陈新民十三岁的小外甥身上。   毒贩绑架了陈新民的外甥,但他们没有杀他,也没有折磨他,但是手段却更为狠毒——他们给这个年仅十三岁的男孩注射了毒品!   而外甥也因此染上了毒瘾,这个人生才刚刚启航的孩子,就这样成为了一个瘾君子。   不过好在陈新民带着外甥去了戒毒所,每天都去那里陪着外甥戒毒,外甥终于摆脱了毒瘾。   即便遭遇了一次次的威胁,陈新民缉毒的步伐依旧没有停下,这反而让他更明白自己的使命,他抓捕一个毒贩,可能就会有成百上千的家庭免于破碎的悲剧。   陈新民的故事是无数缉毒警察的缩影,正是因为有他们在黑暗中守护,我们才能无忧无虑的生活在阳光之下。   信源:中国青年网  

0 阅读:0
哄动这史记

哄动这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