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海外市场的话,有几条明确的主线。
一是通胀,从上周公布的CPI和PPI来看,超预期,但美联储最关心的,PPI里面的PCE分项,相对较低,且周五晚上出来的1月零售数据也环比下滑了0.9%,下滑幅度超预期,整体来看,通胀的预期偏中性;
二是季报,季报的高潮基本已经过去,市场也消化的差不多了,最大的亮点,依然是大科技(已披露的六巨头)增速的相对下滑;
三是关税,整体看,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从近期的一系列操作来看,川宝主要还是希望用关税作为谈判的筹码,市场对新冲击、新消息的钝感力,在逐步加强;
四是美元指数,这更像是上述前三者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目前美元指数已经在上周五晚上跌破了107,这是12月中旬以来首次,过往5周,有4周,美元指数都是周度收跌的,川宝上台带来的强美元冲击,也在边际上放缓。
(插一句,那么,再这样的边际变化下,央妈有无可能暂时放松流动性呢?目前还不好说,只能说,是A债的一个有利因素)
整体来看,市场的不确定性并没有完全消退,但是另一方面来看,投资者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在提高,市场可能进入相对温和的震荡区间。
从年初以来,低估值的欧洲板块的反弹,到近期中资科技股的大反弹都可以看出,在美股进入温和震荡区间的过程中,资金也开始进行更加分散化、均衡化地配置。
图1,是几家头部资管机构的四季度调仓思路。
比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四季度没有继续减持苹果;
比如英国的巨头柏基投资,四季度减持了特斯拉、英伟达等;
比如大家熟悉的桥水,之前说过,减持大科技板块;
而ARK,就是大家熟悉的木头姐的公司,主要做前沿科技投资。
整体来看,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各大佬机构的主要思路,似乎也是降低大科技的集中度,而进一步地分散化配置,这是大家可以参考的一点,或者说,这些大资金的动向,反过来也影响了年初以来大科技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