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四川袍哥
有学者曾经说过“国民党是帮会的政治化”,这点是恰如其分的。尹昌衡在当上四川都督以后,自封为成都袍哥“大汉公”的舵把子,每天就是到各地去拜码头,和各堂口的袍哥大爷们打成一片,“各公口码头也都为他挂红进酒。他每出去一次,必披一身的红绸或红布回来,堆在床上之后便又去拜客。如是往返拜客披红,以致都督府亟待处理的公事,也找不到人划行”,袍哥组织完全取代了地方政权,所以当时的四川大汉军政府被人戏称为“袍哥政府”。在尹昌衡的大力提倡下,四川1/3的青壮年男子都加入了袍哥组织。过去不准妇女加入,但是革命后主张男女平等,四川女性也纷纷加入袍哥,仅仅成都东门外的女袍哥堂口就有20多个,闹得乌烟瘴气。四川袍哥又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浑水袍哥”,接童子抱观音,占山为王,到处打家劫舍,其实就是土匪。另一种是“清水袍哥”,往往霸地自肥、武断乡曲,当然也有保家卫民爱护桑梓的。
四川袍哥最早也标榜为是“反清复明”的组织,其名取自《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又被称之为哥老会,是天地会在西南的一个分支。最早在四川开的香堂一般认为是清康熙元年,延平郡王郑成功派手下大将陈近南在四川雅安开精忠山,以招讨大将军印信号召反清复明。据后来四川袍哥首领叙述:“会盟者即达四千余人,不久精忠山兄弟遍及各行省,而开山立堂者尤以四川为最。”四川袍哥流传有一部《金台山实录》,将袍哥的创始人追溯到民族英雄郑成功。《金台山实录》中说,袍哥组织是由郑成功在台湾开金台山成立的,最早成立的堂口叫做明远堂,后派大将陈近南入蜀,于雅安开精忠山,在四川发展袍哥组织,目的是要营救被吴三桂关押在云南昆明的南明永历帝。后来袍哥组织被一个叛徒出卖,陈近南逃往湖广白鹤洞,精忠山弟兄遂化整为零,在四川各地秘密发展袍哥组织,蓄积力量,以待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