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拜登下班后,乘坐火车回家的一张老照片,他当时上下班,几乎每天通勤4小时,虽然很累,但他不得不坚持这样做! 1973年的一个傍晚,华盛顿联合车站的站台上,一位年轻的参议员正在等待返回特拉华州的火车。这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那个特殊年代里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场景。照片中的乔·拜登,西装笔挺却难掩疲惫,手中提着公文包,站在熙熙攘攘的月台上。这个画面,在之后的三十多年里,几乎每个工作日都在重复上演。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员之一,31岁的拜登刚刚在特拉华州赢得了选举。这个年纪的政治新星,通常会选择在华盛顿特区安置下来,全身心投入到繁忙的国会工作中。然而,拜登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每天往返于特拉华州威明顿和华盛顿特区之间,用将近4个小时的时间在铁轨上奔波。 在火车上,拜登逐渐和一些同样选择通勤的政界人士熟络起来。他们互相交流政见,讨论法案,甚至在摇晃的车厢中举行即兴的小型会议。这些时光既是工作的延续,也是难得的社交机会。车站的工作人员都认识这位总是准时出现的参议员,有时会为他预留固定的座位。 在当时的政坛中,这样的选择颇为少见。大多数国会议员都会选择在华盛顿购置或租赁住所,但拜登坚持每天往返于特拉华州的家和首都之间。这个决定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作为一名参议员,他既要履行对选民的承诺,又要扮演好家中父亲的角色。 火车成为了连接这两个身份的纽带。在早晚的通勤时光里,拜登可以专注地处理政务,而回到家后的时间则完全属于家人。这种生活方式虽然辛苦,却让他能够在政治生涯的起步阶段就建立起了独特的工作方式。那个年代的火车之旅,不仅是一段通勤的时光,更是一种责任的象征。 1974年,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的丑闻辞去了总统职务,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因丑闻辞职的总统。此时,副总统杰拉尔德·福特迅速接任总统职务。福特上任后,采取了一个颇为争议的决定,他决定给予尼克松全面特赦,免除尼克松因水门事件所面临的任何刑事指控。这一决定在美国社会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许多人认为福特的这一举措不仅未能恢复公众对政治体系的信任,反而加深了民众对政府腐败的疑虑。 此时,刚刚步入政治生涯的乔·拜登,作为特拉华州的新生参议员,对福特的决定表示强烈反对。拜登公开批评福特特赦尼克松,认为这一决定是对公众信任的严重侵犯,且完全无视了正义。 拜登的这一立场也为他日后的政治道路奠定了基础,他的直率与对原则的坚持,让他在参议院逐渐获得了更加突出的影响力。1975年,拜登正式加入了参议院的对外关系委员会。这一委员会是美国参议院中至关重要的委员会之一,主要负责制定与国际关系相关的政策,尤其是外交和军事事务。拜登的加入,使得他在国际事务的参与度得到了大幅提升,也为他未来在外交政策上的发言权奠定了基础。 在1976年,拜登积极支持吉米·卡特竞选总统。卡特是当时的民主党候选人,拜登成为了第一个公开支持卡特的现任参议员。尽管拜登本人并未在这一年的总统选举中参选,但他对卡特的全力支持帮助他在民主党内部积累了更多的政治资本,并为自己未来的政治生涯增添了亮点。卡特当时的竞选口号之一是“改变”,这一口号深得拜登的共鸣。在拜登看来,卡特代表着一种新的政治理念,即摆脱过度的政治腐败,推行更加透明和道德的政府,这与拜登对公共信任的关注不谋而合。 拜登的政治步伐没有停歇。1978年,他成功连任特拉华州的联邦参议员,获得了57.96%的选票,击败了共和党对手小詹姆斯·H·巴克斯特。这一连任不仅是拜登个人政治生涯的又一次胜利,也表明他在特拉华州的支持基础日益稳固。通过这次选举,拜登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参议院中的地位,并为日后的政治生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79年,拜登作为美国参议院代表团的一员,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访问。这次访问是中美建交后,首个由美国国会代表团成员组成的访问团。拜登此行不仅代表了美国政府对中国日益增长的重视,也为两国的进一步外交交流打下了基础。在访华期间,拜登与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进行了会晤,这是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一次重要交流。在返回美国后,拜登公开表示,作为一个崛起的和平大国,中国可以为世界提供强大的激励,并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注入正能量。尽管他因这一言论遭到了一部分人的批评,认为他过于理想化地看待中国崛起的潜在影响,但拜登的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前瞻性思考。 1984年,尽管拜登并未参与当年的总统选举,但他在当年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还是获得了一张代表票,这代表着他在党内的地位逐渐上升。同年,他成功连任特拉华州联邦参议员,以60.11%的得票率击败了共和党对手约翰·M·伯里斯。通过这次选举,拜登不仅再次证明了自己在选民中的影响力,还巩固了他作为一位资深政治人物的地位。
1973年,拜登下班后,乘坐火车回家的一张老照片,他当时上下班,几乎每天通勤4小
安琪小世界
2025-02-17 14:17:06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