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冬,郭松龄反张作霖失败被杀后,郭家财产被如数查封。郭家住在沈阳大东关北簸箕胡同,家中只有年已古稀的二老,门口有两个宪兵游动监视。所有家族亲友以及同仁、部下等都裹足不前,没人敢到郭家中慰问二老。 1906年,年仅24岁的郭松龄顺利考入陆军速成学堂,随后进入北京陆军大学深造。 郭松龄的志向从小便远超一般士子。 早期,他便加入了同盟会,投身革命,参加了四川保路运动,并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回乡组织起义。 在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后,广州的失意促使他决心北上,投身东北的奉系军阀。 郭松龄早期就志向反对军阀割据、渴望实现国家统一。 当他最终选择投身奉系,担任了东北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职务时,他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 第一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在东路军中屡立战功。 尤其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他的东路第二梯队在战斗成功击退了吴佩孚的进攻。 郭松龄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奉军高层的认同,并迅速获得了重用。 1925年,尽管他在军中屡立战功,却未曾得到应有的奖励和晋升,而一些战绩平平的同僚却被提升为地方重臣。 郭松龄深感失望,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奉军高层的关系。 1925年,郭松龄赴日本观摩军事演习。 此次行程令他得知了张作霖与日本之间的秘密协议,并对张作霖与日本勾结的行为感到深深不满。 回到奉天后,他决定联合冯玉祥和李景林等人,起兵反对张作霖,要求张作霖下野,推动张学良接管大权。 第一军团姜登选被孙传芳驱逐,张宗昌暗中脱离奉系,第二军团李景林与郭松龄结盟,第五军团吴俊升则驻守在东北后方。 张作霖的军队分散,难以有效调度。 11月,郭松龄因不满奉军对冯玉祥的战略部署,被命令集结军队,准备返回奉天整编。 然而,郭松龄早已决定动手。 以“兵谏”为名,郭松龄发布通电,宣布张作霖的种种罪状,要求张作霖下台。 然而,这一声明并未能获得广泛支持,部分奉军将领仍忠于张作霖,有30余名将领选择反抗。 郭松龄的部队迅速进军,从山海关突破,接连占领锦州、辽西重镇,甚至逼近奉天境。 郭松龄的部队接近巨流河时,部分士兵认为,自己与敌方对峙的不过是亲兄弟,而战斗的风险使得他们不愿继续为战斗卖命。 许多人担心城破后自己的家人无法安危,。 郭松龄意识到,若继续这样下去,后续的战斗将陷入更加无望的局面。 在多次催促军长们发动进攻未果后,郭松龄决定亲自指挥高级军官上阵。 然而,随着部队的拖延,敌军援军越来越近,郭松龄最终选择撤退,带着妻子离开战场。 最初,士兵们错误地以为郭松龄的叛变得到了张学良的支持,而随着战争推进,他们才得知,张学良根本没有支持郭松龄的行动,甚至公开指挥反击。 最终,张作霖和张学良迎来了黑龙江督军吴俊升的骑兵支援。 这些骑兵迅速到达前线,绕过郭松龄的防线,打破了他的防御体系。 随着郭松龄部队的崩溃,剩余部队或被击退,或被迫投降。 郭松龄败北后,东北军的精锐力量损失惨重,第三军团几乎全军覆没,其他部队也损失惨重。 为了恢复东北的秩序,张作霖重新启用了对他忠诚的老将杨宇霆。 在这一过程中,张作霖与日本的合作,实则为日本在东北的渗透创造了条件。 郭松龄的失败,也意味着奉系军阀的元气大伤,为日本侵略东北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后,他和妻子韩淑秀被捕,并最终遭到奉军的枪决。 郭松龄的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他被一些人认为他背叛了自己的恩师张作霖; 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人认为他是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做出的牺牲。 在部下眼中,郭松龄被视为一个大公无私、量才使用的领导者。 郭松龄的遗体被张作霖残忍地暴尸在奉天的体育场。 郭松龄的家人通过张作霖的五夫人张寿懿的帮助,才得以将其尸体安置在沈阳的大东区珠林寺内,暂时安放,直到能够正式葬于墓地。 珠林寺始建于金代,经过清康熙年间的重修,占地广阔。 由于战乱或其他原因,很多死者的尸体无法及时安葬,便被暂时安放在这里。 郭松龄夫妇的棺木在此放置了六年,直到1931年日本占领沈阳后,张作霖的棺木也被强行移至珠林寺与郭松龄夫妻并排安放。 1931年,张作霖的葬礼未能如期举行,他的遗体在珠林寺安置了六年之久,直到1937年才被移葬到锦州市凌海市。 而郭松龄夫妇的尸体,直到1952年才最终得到安葬,位置在浑南区的龙泉古园。
1925年冬,郭松龄反张作霖失败被杀后,郭家财产被如数查封。郭家住在沈阳大东关北
志亮说历史
2025-02-17 14:28: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