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台湾媒体人高惠宇:为中华经典阅读扮演推手 梅花新闻网 简立欣/专访 台湾的新课纲将高中中文删得只剩下15篇文言文,一群忧心忡忡的大学教授为了帮学子「补血」,费时5年,于去年5月完成《理想的读本》一书共8大册。不过教授们会「写书」却不太会「卖书」,台湾前民意代表、一炉香文化公司董事长高惠宇毅然扛下重责,为推广经典阅读而奔走。 「龟毛」教授群精心打造 担任过记者、民意代表、广播主持人,现在摇身一变出版人,阅历丰富的高惠宇动作快、语速快,完全看不出年近8旬。她表示,自己是2年前《理想的读本》出到第6册时才接手,主要也是希望借重她的人脉推广此书。 《理想的读本》是由作家罗智成统筹架构好各册15课经史子集等领域的比例之后,再跟教授们讨论选文,过程非常繁复。一群近乎「龟毛」的文学教授精心打造出来的、希望成为学子替代教材的《理想的读本》,完成度让各方惊艳,不但内容扎实还图文并茂,高惠宇强调「每一帧配图都有版权」,其美术设计被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冯明珠盛赞为「故宫文物级的水准」。 高惠宇说,这套书选的都是经典,既然是经典就不怕退潮流,就像清朝康熙年间编撰的《古文观止》,一直到现在还有人读。「300年后我们又编了一套《理想的读本》,这就是当代版的《古文观止》,但是比《古文观止》更齐全,选入五四时期作品、西方翻译作品等。」 高惠宇表示,当台湾新课纲把古文删到只剩15篇且断绝脉络,结果就是学子语言贫乏、思想贫乏、写作贫乏,这是现在学生的共同问题。《理想的读本》希望为学子们补充「文化底气」,目标读者是高二、高三学生,但也可延伸至大学生、社会人士,希望在变动的时代中,找到让心灵安身立命的桅杆。 经典离我们并不远 高惠宇说,中学是一个人奠定思想高度、拓宽视野能见度的重要时期,一篇好的文章常常可以给予学子深远影响。她自己最近读的是《理想的读本》中介绍宋代理学鹅湖会的朱熹及陆九渊(第5册),得到很多启发;另外民国初年革命烈士林觉民〈与妻诀别书〉(第7册),题解介绍该文「不只是一个人写给一个人的情书,更是一代人写给一代人的情书」,一下子就打开了这篇文章的广度。 高惠宇表示,经典距离我们其实并不远,近年中国大陆也从历史文化中找到许多素材。例如2022年大陆一出以宋朝为背景、由大陆一线演员刘亦菲、陈晓主演的古装剧《梦华录》,其重要参考资料〈东京梦华录〉就收录于《理想的读本》第4册。 推广是一大难题 书编好了,接下来要推广。高惠宇说,《理想的读本》一开始起步还算顺利,第一桶金是一位企业家夫人大力赞助,让他们能够付印以及付给教授们优渥的稿费,教授感受到尊重,所以也是呕心沥血选文、写注释,《理想的读本》一篇500字的文本,往往引导和介绍文字就长达10几页、数万字。另外2年前也有企业家赞助,与台中市长卢秀燕接洽之后,赠书给台中市公立高中和图书馆,2年来《理想的读本》送出的比卖出的多。 但可能是一开始太顺利,之后就碰到很多挫折。高惠宇说,一大原因是近年来在台湾的意识形态氛围之下,「读古文」被扭曲为「亲中」,而企业家不希望被贴上政治标签,纷纷打退堂鼓。像此前曾有建商承诺「只要客户订一套房,就送一套《理想的读本》」,但后来也因为「内部有不同意见」而中断。 另一原因也是因为《理想的读本》几乎没有宣传。去年5月9日,《理想的读本》全套8册出齐了,虽找了2位重量级作家黄碧端跟隐地在两大报写了推荐文,另外《文讯》杂志也有推荐,还有几位教授们上节目介绍,但是推广幅度还是不够大。 高惠宇表示,《理想的读本》前后8册出版时间有5年落差,但因为整套书愈编愈厚,8册下来重量非常可观,因此各大书店铺货通常只有单本,没有全套,想买全套只能向一炉香订书,但一炉香是极「迷你」的出版社,包括高惠宇在内也只有3个工作人员,没有电话、没有实体办公室,若有人订书就必须去印刷厂调货,相当克难。平台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千古经典不寂寞 「我的工作主要是化缘!」高惠宇表示,这2年她到处奔走,只要有媒体愿意采访,或是有人愿意赠书,她一定赴约。还有人建议她结合podcast,高惠宇随口编出一段文案:「今天你心情很阴暗吗?宋朝大文豪苏东坡被谪放黄州的时候,心情也非常阴暗,但他没有被击垮,反而买了一挂猪肉跟酱油、反覆试验,做出大家赞不绝口的东坡肉!以上出自《理想的读本》第6册。」 高惠宇表示,只要能为《理想的读本》找出一条路,她都愿意去尝试,她把此视为阶段式的使命。过了这一关之后还有更大梦想吗?高惠宇说,下一步是希望往中国大陆、新加坡等地推广,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明资产,相信经典不会寂寞。 宝岛文学 台湾教授解读 一本书看遍中国
专访台湾媒体人高惠宇:为中华经典阅读扮演推手 梅花新闻网简立欣/专访 台湾的
潘璋聊生活趣事
2025-02-17 15:39:4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