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民党败退,没去台湾的人去了哪里。 宋子文,蒋介石的大舅子,当时中国首富,经香港去加拿大,后定居美国。 孔祥熙,蒋介石的连襟,定居美国。 孙科,孙中山长子,经香港去法国,后定居美国。 熊式辉,东北行辕主任,滞留定居香港。 沈剑虹,驻美联络官,滞留定居香港。 魏道明,台湾首任省主席,举家定居巴西。 1891年,孙中山与卢慕贞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孙科。 孙科的童年并没有父亲的陪伴。 卢慕贞在离异后带着儿女移居澳门,并最终定居夏威夷檀香山。 孙科在学业上表现出色,16岁时便考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政治与经济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孙科对父亲的革命事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并选择返回中国。 他在父亲身边担任秘书工作,渐渐接触到国家的政务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科的在担任广州市市长时,进行了一些城市建设和行政改革。 孙科不善于处理政治关系,尤其在面对胡汉民等其他重要政治人物时,胡汉民曾评论孙科身上有三种脾气,革命者的脾气、洋人范儿的脾气和大少爷的脾气。 1925年,孙中山去世,孙科对蒋介石的做法始终感到不满,尤其是在蒋介石迅速崛起后,他并没有选择站在蒋的身边。 相反,孙科转向了汪精卫。 孙科与蒋介石逐渐疏远,1929年,孙科参与创建了广州国民政府,但由于政治形势复杂,政绩未见显著改善,不久后便辞去了职务。 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九一八”事变让中国陷入了危机。 蒋介石依然坚持不抵抗政策。 在强大的外部舆论压力下,蒋介石最终决定暂时退位。 孙科在此时被任命为行政院长。 实际上,孙科的政治处境却愈加复杂。 由于蒋介石的派系在党内的权力基础没有完全消失,孙科在实际工作中的权力受到严重限制。 蒋介石曾对孙科的能力表示怀疑,甚至在退位之前,曾提议让陈友仁担任外交部长,但孙科婉拒了这一提议。 蒋介石并未直接对孙科进行报复,孙科曾通过电报寻求蒋介石的帮助,但蒋介石认为自己已不具备提供实际帮助的能力。 最终,孙科的请求被束之高阁,蒋介石的日记中也简短提及此事。 孙科接任行政院长后,宋子文的辞职让财政系统几近停摆。 尽管孙科提出了关于救助农民与发展经济的计划,但内部的党派斗争与对日外交政策的争议,使得他未能有效推动改革。 尤其在对日外交政策方面,孙科的立场与蒋介石及汪精卫的利益发生了冲突。 两人不满孙科提出的一些举措,甚至联合起来排挤他。 蒋介石虽然与孙科的关系日渐疏远,但并未立即采取极端措施,这一方面是因为孙科的身份问题,针对孙科的打压必然会引发广泛争议; 1940年,孙科继续推动国民政府与外部的合作。 他在推动中苏文化协会成立、争取苏联的贷款和军援方面发挥了作用。 特别是在斯大林对孙中山的高度评价和支持下。 此外,孙科还在香港发表文章,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反对侵略。 然而,孙科与蒋介石的矛盾逐渐激化,尤其是在关于国共内战问题上。 孙科私下与那些主张蒋介石再度下野的人保持密切联系。 在这种紧张的政治氛围中,孙科于1948年辞去了国民政府的所有职务,悄然前往香港。 蒋介石未将孙科列入随行名单,而孙科则在香港安居。 1950年代,他在香港及其他国家间迁徙,最后定居美国。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宋子文、孔祥熙、陈家成员均没有选择跟随蒋介石迁往台湾,而是纷纷前往美国。 尽管蒋介石多次邀请他们回台湾协助他恢复政权,但他们都未曾应允。 特别是宋子文,他在蒋介石失去大陆后先行逃往香港,之后更是定居美国。 宋子文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财政政策上。 宋子文主张财政纪律,而蒋介石为了军事开支,时常采取扩发纸币的政策。 即便如此,宋子文最初还是勉强同意了妹妹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姻,因为当时蒋介石背后有强大的江浙财团支持。 然而,随着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败退,宋子文开始彻底与蒋家断绝了联系。 蒋介石虽然意识到自己需要重新获得美国的支持,但无从入手。 蒋介石曾几度请求宋美龄争取美国国会的支持,但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关系也日益疏远。 蒋介石尝试通过派人邀请宋子文回台湾,宋子文依旧拒绝。 1970年代,在宋子文去世时,蒋介石要求宋美龄不出席葬礼。 蒋介石为了保证自己在台湾的权力,不仅清除了一些曾经与他关系密切的人,还特别针对宋子文在台湾的嫡系,采取了打压手段。 四大家族中,除了蒋家外,其他三家都选择了在美国安稳度日。 参考文献:[1]赖勖忠.蒋介石败退台湾时从大陆带走了什么?[J].中学历史教学,2015,0(6):49-49
这次轮到美国肢解欧盟吃肉喝汤了30年前前苏联解体,中美欧都吃饱喝足,享用了数十
【39评论】【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