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位身中100多个弹片的解放军战士,因抢救无效,被送往火葬场,就在战友们悲痛之时,"尸体"突然活了! 1981年的一个春日,湖南郴州一个叫李陶雄的年轻人,背着简单的行囊走进了军营。这个出生在农民家庭的青年,从小就在田间地头帮父母干农活,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体魄。 在广西独立师一团的训练场上,李陶雄总是冲在最前面。他每天比别人多训练两个小时,负重越野时主动加倍重量,射击训练更是从不间断。 因为出色的表现,李陶雄很快就被提拔为广西独立师1团1营3连2排5班的班长。在训练中,他带领全班创下了全连最好的成绩,无论是武装泅渡还是5000米武装越野,都始终保持在第一方阵。 1984年春天,为了配合云南边防部队攻打老山、者阴山,李陶雄所在的部队接到了攻打茅山的任务。师长下达了死命令:"哪怕是牺牲一个师,也要攻下茅山。" 4月25日,3连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作为尖刀分队,潜入敌后五公里,协助1连攻占7号高地。作为尖刀班的班长,李陶雄带领战士们负责走在最前面。 经过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潜行,李陶雄带领全班终于抵达了距越军阵地18公里的那吞村。为了掌握敌情,李陶雄主动请缨,跟随一个送饭的村民潜入敌后侦察。 5月1日晚上七点,越军突然发起猛攻。当敌人距离阵地只有30米时,李陶雄当机立断下达开火命令,将敌人打得节节后退。 1984年5月9日下午,正当李陶雄带领战士们进行战斗时,一枚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弹片顿时将他全身打得血肉模糊,当场昏迷不醒。 战友们立即用了10个急救包,将他浑身包扎好,紧急送往团前线急救所。一位50多岁的军医对李陶雄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他全身插满了弹片,心脏已经停止跳动。 在进行了7个小时的紧急抢救后,医生最终宣布李陶雄已经死亡。战友们含泪为他清洗身上的血迹和泥土,换上了一套新军装,将他装进塑料棺材。 当遗体运送到广西303医院前线救护所时,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护士郑英在例行检查时,发现李陶雄的遗体从运尸车上掉了下来。 当战士们再次将遗体抬上车时,遗体又一次滑落。这引起了郑英的注意,她仔细检查后发现李陶雄的眼睛仍然睁着,身体也没有完全僵硬。 郑英立即将手放在李陶雄的胸口,感受到了微弱的余温。她立刻通知医生,将李陶雄送入抢救室,紧急输血500毫升,随后又追加了2500毫升。 这个消息很快就惊动了广西军区首长。上级立即派出直升机,准备将李陶雄转运到更好的医疗条件下进行救治。 就在直升机从南宁机场起飞后,两架越军米格战斗机突然出现。越军误以为直升机上载有我军高级将领,企图拦截击落。 我军雷达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派出6架战机护航。当越军战机靠近直升机时,发现了我方战机的存在,随即掉头返回河内。 到达医院后,医生对李陶雄进行了X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身体里还有170多块弹片,其中20多片位于心脏、肾脏和肝脏等重要器官周围。 由于李陶雄持续高烧不退,无法立即进行手术。随着气温升高,他的伤口开始发炎腐烂,甚至长出了蛆虫。医院立即调来了专家和特护人员进行治疗。 经过精心治疗,李陶雄的伤口感染得到了控制,体温也逐渐降了下来。任丰涛医生带领团队,在随后的20多天里为他取出了56枚弹片。 在被宣布死亡的第78天,也就是1984年7月26日上午10点,李陶雄终于睁开了眼睛。他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询问战争的结果。 这78天里,李陶雄创造了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从被宣布死亡到奇迹苏醒,从濒临死亡到逐步康复,他的求生意志震撼了所有医护人员。 当李陶雄苏醒后,医生发现他的腿部骨头因为长期带有弹片已经化脓坏死。医生建议对他进行截肢手术,这也意味着他将不得不离开军队。 李陶雄坚持选择了另一种更为痛苦的治疗方案:将坏死的骨头一块块取出来。为了不增加医生的负担,他拒绝使用麻药,咬牙承受着这种非人的痛苦。 在接下来的七个月里,李陶雄经历了40多次大手术和80余次小手术。医生们共从他的身体里取出了170多块大小不一的弹片,其中最大的如花生米大小,最小的如绿豆般大小。 在身体状况稍有好转后,李陶雄第一时间联系了连长张泽建,告知自己还活着的消息。经过漫长的治疗,当他终于获准出院时,立即动身返回了家乡。 然而回到家乡后,一个意外的发现让李陶雄愣在原地:自己的墓碑已经立好了。原来在他"牺牲"后,上级追授了他个人二等功,他所在的5班也被授予集体一等功。 他的父母收到烈士证书后,一度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母亲一病不起,父亲更是独自前往烈士陵园祭拜。如今看到儿子活着回来,这个坚强的老人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李陶雄的事迹在当地传开后,感动了许多人。邻村姑娘王光秀主动来到医院照顾他,两人相知相爱,最终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由于部分弹片无法取出,每逢阴雨天气,李陶雄的伤口就会疼痛难忍。但他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只说自己已经很幸运,不能再给国家添麻烦。
1984年,排长李海欣在老山阵地巡逻时,突然看到三名解放军走过来,他赶忙上前打招
【4评论】【7点赞】